4成癌友死因非癌症?小心「恶病质」拖垮体力
(示意图/Pixabay)
癌症时钟快转,平均不到5分钟就有1人罹癌,光是去年癌症就夺走5万多条人命!国外研究却发现,8成癌症患者曾有营养失调问题,被迫中止治疗或降低药物剂量,造成疗效打折。
台湾肠癌病友协会荣誉理事长王辉明医师指出,营养不良、体力下降对高强度化疗、放疗等治疗,甚至开刀的耐受力都不好,很容易产生并发症。举例来说,原本该打10次化疗,患者却因体力关系只能撑2到4次,疗效就没有达到,癌症就会继续恶化,让疾病落入恶性循环。
癌症恶病质会让患者营养状况变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研究发现,近4成患者死于恶病质。医师表示,癌细胞会产生发炎细胞激素,加速蛋白质及脂肪分解,能量容易过度消耗,因此癌症治疗中,适度营养介入很重要。
台湾肠癌病友协会秘书长糠荣诚医师表示,针对癌症恶病质的病人,近期与全台45家医院合作,近200位癌症患者参与的调查发现,一天喝2瓶营养品介入后评估,发现本来一些体重没有办法增加的患者,有76%体重都有增幅,另外患者也发现食欲变好,活动力增加,生活品质也有所改善,其中最重要的是患者发炎的指数慢慢下降,对于癌症化疗期间的副作用也降低,用药剂量也不需而降低影响治疗效果。
癌症患者的营养补充品最重要的三大关键,包括低糖,避免糖类为癌细胞提供热量来源,因此碳水化合物不要超过总热量的3到4成;优脂,建议摄取多Omega-3,以及高蛋白。
王辉明医师说,一般人蛋白质每天每公斤需要摄取约0.7至到1公克,而癌症病人需要增加摄取量到每公斤1.2至1.5公克。另外,也应该补充一些微量元素、维生素C等,帮助抗自由基、抗氧化。
糠荣诚医师分享,对于口腔癌、卵巢癌等其他癌别患者,有食欲不振、肌肉力下降的状况出现时,可透过个营养补充品补充因食欲不振而无法摄取的营养素,有助于增加活动力与存活率。
医师表示,癌症患者应该留意体重,避免在一个月内骤降超过5%;观察虎口、太阳穴是否萎缩;以及时时观察活动力是否下降,提早警觉癌症恶病质找上门。(编辑梁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