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鱼片恐染「海兽胃线虫」鲑鱼虫量最多?专家破流言

▲吃生鱼片要小心感染「海兽线虫」,有流言鲑鱼虫量最多?(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吃生鱼片容易感染海兽胃线虫...」这样的讯息社群软体不停被转传,内容甚至还提到「鲑鱼的含虫量最高」。对此,专家指出,其实并没有调查研究证实哪种鱼类含量最高,但过去台湾的确有过吃生鱼片后,在胃里发现海兽胃线虫的案例,该虫其实有很强的过敏成份,容易引发寻麻疹腹痛或腹泻等过敏反应

台北医学大学分子寄生虫暨热带疾病学科教授范家堃指出,海兽胃线虫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基因型,例如欧洲流行的安尼腺虫致病率就比较高,而在生鱼片食用率最高的日本就曾做过研究,发现日本东部海域的海兽胃线虫基因型和欧洲的比较像,而较接近韩国、台湾的西部海域则大多是Anisakis pegreffi的基因型。

范家堃进一步说明,之前曾到菜市场去买鲭鱼跟白带鱼实验室作研究,结果发现大概95%以上都是Anisakis pegreffi基因型,当然该基因型也是属于会感染人类的,主要对「胃部」比较有影响,海兽胃线虫会躲在胃壁底下,过去其实常常容易被误诊成肿瘤,而现今因为都会做病理切片,所以基本上还是可以发现虫体

▲海兽胃线虫幼虫。(图/范家堃教授提供)

海洋里的哺乳动物是海兽胃线虫的最终宿主。」范家堃说,例如鲸鱼感染海兽胃线虫之后,在交配产下数十万颗卵,卵里就会有寄生虫,而卵会漂浮在海洋里,鱼类吃下卵后,幼虫就会寄生在鱼的小肠内脏或肉里,更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海兽胃线虫或受感染的鱼体死亡,海兽胃线虫的成分还是会被鱼肉吸收,人吃下去还是会被感染。

范家堃强调,海兽胃线虫抗原成分耐酸、耐热,有很强的过敏原,不只是过敏体质的人,健康体质的人也有可能受影响,误食吸收过敏原成分后,容易引起皮肤方面的过敏反应,例如寻麻疹、红斑拉肚子、呕吐和腹痛等,以日本来说,只要吃完生鱼片,4-6小时内有恶心、呕吐或肚子痛等,就会高度怀疑是受到海兽胃线虫的感染。

而根据过去做的实验,范家堃指出,以鲭鱼来说,实验发现内脏、肝脏肠道器官海兽胃线虫占的比例最高,鱼肉反而是比较低一点,但海兽胃腺虫的生物特性就是,就算鱼体死亡,躲藏在肠道里面的海兽胃腺虫,还是可能会侵入到鱼肉里面,因此日本人感染机率比较高,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专家指出,只要吃完生鱼片出现恶心、呕吐等,就会高度怀疑是海兽胃线虫感染。(图/达志示意图)

若要避免误食到海兽胃线虫,一般都会建议煮熟或是冷冻处理。但范家堃坦言,的确所有的寄生虫拿去煮沸都会死亡,不过如果鱼肉里有海兽胃线虫,鱼肉还是会受到抗原物质的污染,所以主要问题还是在摄取量的多寡,还有自己对抗原刺激反应的不同,每个人的过敏表现就会不一样。

范家堃提醒,目前不能确定多少量的海兽胃线虫会引起过敏反应,但本身容易过敏的人,还是要把生鱼片列入过敏原疑虑之一,因为之前北欧已经有很多研究指出「海兽胃腺虫会引起皮肤方面的过敏反应」。

虽然海兽胃线虫不会有致命性,但仍会依照个人体质状况出现不同的过敏反应。范家堃表示,站在医学角度,过敏体质严重、小朋友老人家免疫力比较不好的人,还是要尽量避免可能过敏原。若吃了生鱼片后,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等急性反应,则有可能是活虫体感染,就必须用内视镜诊断,把虫夹出来,夹出后不适症状就会消失。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