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论》疫苗采购决策,应受公众监督以重塑社会信赖

工商社论

台湾过去一年防疫有成,不仅在经济上缴出亮丽成绩单,在政治上,也取得一定程度国际关注,振奋国人自信。无论如何,我们应对指挥中心团队的过去成就予以肯定。但无奈自今年5月诺富特万华防疫破口之后,病毒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边境管制疫调追踪,如今更重击最后一线医疗照顾系统。国人苦等国际奥援未果,近日更因为疫苗采购互相指责,引发信心危机。

对于近日公开宣称要提供台湾BNT疫苗的上海复星公司,指挥中心的回应耐人寻味。指挥中心先于记者会上表示:「各界频频放话,但卫福部根本没收到任何人前来申请」、「要就正式接洽」,又称:「如果有疫苗要进口,必须要有正式的代理厂商提出疫苗产品的相关资讯以及申请药证」。听起来言之成理,不过今日不仅台湾疫情严峻,更是全球都在争抢疫苗的卖方市场。指挥中心的姿态令人纳闷,莫非应是厂商来屈膝求进口,而不是卫服部主动接洽,为民众多抢些救命疫苗?

是否因为上海复星公司的「中国成分」,引发指挥中心对疫苗品质的疑虑?看来似乎也不是。在5月26日疫情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上海复星公司的复必泰(BNT)疫苗是否为中国代工生产?指挥中心则回应,因没有取得任何的正式文件,也无从评论其代工相关问题。但如果当真需疫苗孔急,岂有坐等厂商申请递件,而不主动接触厘清之理?事实上,如果该疫苗果真于中国生产(代工),不仅国人对中国疫苗接受程度低,法规上亦受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贸易许可办法等法规限制,而无合法进口的可能,指挥中心其实两三句话也就交代清楚了。

指挥中心如主动接洽上海复星,厘清产地原厂授权关系、品项、数量与金额等细节,倘果真不可行(如疫苗于中国生产),清楚向公众说明即可,既化解政治压力,也避免国内防疫力量虚耗于无谓的猜忌。但指挥中心不此之图,不仅选择一问三不知,甚且摆出姿态要求厂商先申请药证。指挥中心这样的消极态度,显然不是采购救命疫苗常态;还是其实上海复星的BNT疫苗根本不是中国生产,无从挑剔下,只好以申请、递件此类程序问题,遮掩其他真实考量?那到底真实考量是什么?

其实上海复星公司与台湾的疫苗话题,并非如今才开始。早在2020年底,国内老字号医药大厂东洋公司即曾与上海复星接触,欲取得其代理的BNT疫苗。根据东洋公司董事长林全在2020年11月的公开说明,东洋公司取得BNT开立的「有条件授权书」后与政府接洽,台湾至多可采购3,000万剂疫苗,不过卫福部回应的预定采购量只有200万剂。嗣后卫服部指称,东洋公司没有取得正式的授权书,东洋公司董事长林全则说明,在卫服部没有意愿的情况下,东洋公司当然不可能先行支付费用,也不可能取得所谓正式的授权书。

当时国内疫情稳定,为何东洋公司无法自上海复星取得BNT疫苗的罗生门,事实上也乏人问津。但如今疫情爆发,上海复星又再次抛出愿意提供疫苗的话题,指挥中心却仍展现出兴趣缺缺的姿态,且同时向民众说明国产疫苗有可能于6月提供,自然引发社会质疑,指挥中心是否以申请药证等技术性拖延,为国产疫苗开路?当然,在疫情稳定之时,等候甚且扶植国产疫苗,或许均属国人乐见;但如今疫情严峻,如果仍为押宝国产疫苗而闪躲疫苗进口(无论是不是针对中国代理或制造的疫苗),这项选择恐有辩论的空间。

看着指挥中心违背常情而回避上海复星BNT疫苗的态度,社会有权知悉背后真实的考量为何,是否与国产疫苗研发进度相关。我们要强调的是,在台湾艰困的现实国际环境下,社会不必然反对政府对中国厂商严格审查,也未必反对国家政策扶植国产疫苗。但任何公共决策利弊得失与决策过程,都应该禁得起无论事前或事后的公众监督。也只有经过透明的民主程序,才可以确保决策过程不致腐化,避免不当操弄,进而凝聚社会共识信赖。而社会对政府的信赖,正是这场抗疫作战能否获胜的关键因素

无论是真实世界中的萨利机长,或是虚拟世界中的复仇者联盟,在奋不顾身的无私奉献后,都需要在国会听证中回应社会对其英雄行为的仔细检验。我们由衷期盼指挥中心团队再次带领台湾突破防疫困境,但也希望可在严格的公众监督之后,让社会毫无顾虑的对抗疫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