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二代接班 让老牌贸易商年营收破50亿
图、文/今周刊
全球景气、需求都冷的新平庸时代,台湾贸易业前三十强、去年两岸营收达五十亿元的葆旺集团,却交出营收成长逾一成的成绩单,是极少数能逆势成长的贸易商。
推动成长的关键人物,正是以二代之姿、二○○九年回家接班,今年才三十六岁的葆旺董事长吴博奕。葆旺从事塑胶原料贸易代理,虽属成熟封闭产业,但却有每年多三成新客户的能耐,自吴博奕接班以来,营收成长三五○%,今年集团营收预估能突破六十亿元。
葆旺现阶段的成绩,是吴博奕克服三大难关才有的成果,他接班后的第一个挑战,便是人情包袱。
「近五年来,我只强调一件事:执行力。」不似一般企业第二代先从基层或特助做起,他几乎一回葆旺,就被父亲吴炯基推上董事长大位,他也发现跟着父亲打天下的老臣们多保守被动,造成成长停滞。
他叹了口气,无奈地说:「资深员工已变成公务员心态,每天维系旧客户就好,很轻松,不愿意出门找寻新客户。」与此同时,红色供应链却是蠢蠢欲动,属于中国国企的中化集团、和氏璧化工集团等,不管是产能还是技术,都正迎头赶上日本、台湾,「想要继续当领跑者,企业内部要变革,还得更积极地找新产业、新市场、新客户。」
接班前三年,吴博奕定义为改革期,从人才、后台系统到产业开发,进行全面改革。他先引进「企业资源计划」(ERP)重建绩效制度,再导入「客户关系管理」(CRM)将所有客户需求归档分析,结果不愿配合的资深员工走了一大半,改革期间的员工离职率高达三分之一,为了改造疲弱的企业体质,他只能忍痛接受。
挑战老员工观念,拿出绩效化解内部对新经营者的疑问,是他的第二个难关。
当体质改造有初步成果后,吴博奕开始大量招募业务员,一年中可招募三十位以上新人,且给予严格的绩效目标。
在加工厂众多的中国,他要求新人第一年便得找到二十四至三十家新客户,相当于每个月要成交二至三家,若能撑到第二年,最高分成可达利润的二○%,高于业界平均值,顶尖业务员的月薪能超过二十万元;但达不到目标只能拿底薪,甚至淘汰,用棒子与胡萝卜双管齐下,提升业务竞争力。
葆旺的生意模式,简单说,是向石化厂取得原料,再卖给下游厂商。日本帝人(Teijin)、三菱丽阳与台湾各石化大厂,都是购料源头,公司手中拥有多达数百种规格的塑胶原料,销售客户分布于电子3C、汽车、家电、工业零件产业,如车体外壳、电脑机壳等应用产品,在塑料领域中经营较高阶的利基市场。
在赏罚分明的绩效制度下,葆旺近年来,每年平均能增加三成的新客户。
(阅读全文…)
你可能也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