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反全球化冲击
文/洪宝山
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各国锁国,重创全球经济,国际上开始有反全球化的声音,除了供应链重新洗牌、减少对于中国的依赖以外,各国势必加强防疫物资及关键零组件在母国生产,台湾虽然在防疫上可圈可点,但防疫成功不代表经济能成功,长期来看,反全球化将对台湾经济造成严厉冲击。
IMF将台湾今年经济成长率预估下修至负四%,央行认为「太悲观」,以目前的「投资台湾三大方案」,加上5G基础建设及离岸风电设置等绿能投资、台积电继续投资半导体先进制程来看,预期民间投资将能温和成长。再来则是政院推出兆元纾困和振兴方案,有助于维护就业市场稳定,支撑民间消费成长动能。
但以台湾来说,内需市场小,外贸依存度已高达60%,远比韩国(36%)、日本(14%)、中国大陆(18%)及美国(7%)都来得高,因此国际有什么风吹草动,台湾受到影响最大。相对的,日本、中国大陆及美国这些有超过上亿人口的国家,虽然也会因为疫情而受影响,但因为内需市场的稳定力量,所受冲击明显较小。
事实上,疫情与经济的关联是多面的,除了恐慌造成市场信心溃散,导致股市大跌、汇率震荡、油价崩跌之外,全球化生产供应链中断,因应生产、消费及投资所需的贸易也随之萎缩,不仅商品贸易下滑,由于边境管制趋严,观光、运输、金融等服务贸易受创更深,反全球化一旦成形,外销出不去,经济可能冻结。
台湾向来以中国大陆、欧美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尤其是两岸长期分工形成紧密的供应链,肺炎疫情的发生,对台湾产业经济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冲击。反观印度、越南及印尼等这些东南亚国家,在中国大陆市场参与程度不深,这次疫情让其产业发展受到的影响甚微,这就是区域性经济发展的特点。
全球保护主义现象攀升下,恐将加剧反全球化态势,不利国际贸易分工,发展小范围的区域经济取代全球化的产业供应链是比较可行的方式。另外,政府能否有效解决五缺问题及提供租税优惠鼓励,落实台商企业回流,将是维持经济成长主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