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趋势是一个永远打不败的竞争对手

文.胡伟良博士

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一个人要想成功,「机遇」远比「能力」重要。

※选择大于努力

只有当社会稳定下来的时候,人的能力才决定他能赚多少钱。

所以人的努力在趋势面前,根本就不值一提!

也因此:选择大于努力。

很多人并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他们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并非如此……

和趋势作对是赚不了钱的

其实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被大趋势给决定了。

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盈利市场上的时候,你会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研究,那些都是辛苦钱。

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

展望身边的人和事,你会发现一些当日在学校不怎么出色的同学毕了业也没有继续念书,留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玩股票,接二连三的买了几间房子放租,日子过得舒舒服服的。

机会比能力更重要

而一些看来很有出息的同学,在国外读了N年的书也就了业,想回台湾过安稳退休日子,回国之后才发现打拚一辈子的结果,可能连一间台北的房子也买不起,更别谈过闲云野鹤的悠闲日子了。

再看看一些住在大陆的亲友,当年还巴望着靠台湾的这些亲戚们帮他们从国外带些三大五小的电器用品,带他们到餐厅打牙祭、大快朵颐的时候,依稀在记忆中,在不太久以前。而现在这些亲友都仿佛变了个样,不仅衣食无缺,还像极了有钱的暴发户

是他们能力强吗?不是的,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在大发展的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也发现,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国、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不同领域做业务、做学徒,而你反而因为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而一些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尤其在过去十五年赚钱最多的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拚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

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

活到现在,也辛苦的过了大半辈子,我才顿悟到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

比辛苦,比得过那些从事体力工作的劳工吗?比得过在田里工作的农民吗?但是他们赚钱比你更辛苦!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更苦命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

掌握趋势才能事半功倍

现在创业的人很多,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大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符合趋势性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时候,只要做得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再怎么认真辛苦的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

当我们做投资是要去投资一个赚辛苦钱的公司或行业时,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的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重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趋势是一个永远打不败的竞争对手

有人说过: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

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曾说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

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

趋势的几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太晚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看得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得太早的悲情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

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结果被当成神棍被火烧死,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走」了。

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也没意义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

前些日子听到一个聪明农民说:

政府要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

政府要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

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

当趋势被所有人都看到的时候,其实你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

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

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跟你有啥关系,因为你终究没下手去干。

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就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

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像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

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

是随机偶然不可测。

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

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

一类人是马云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有所成就,如果看准方向,更能成大事。

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青烟的结果罢了。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

这个世界,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努力勤奋,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大富大贵的。

我们过去十多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

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

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都是房地产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

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不见得是事实,他们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

千万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当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能赚到的只能是辛苦钱了。

【更多精采内容,请见《理财周刊》954期,便利商店及各大书店均有贩售www.moneyweekly.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