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品种「种苗6号」有浓浓洋芋味 还能对抗晚疫病
农委会种苗改良繁殖场育成加工洋芋片与鲜食兼用的马铃薯新品种「种苗6号」,具有生长势强且栽培容易特性,相较于市场主力品种克尼伯,对晚疫病更具耐性。该品种块茎为短卵圆形,薯皮黄色,薯肉白色,单位面积产量高,每公顷产量达40公吨,可售薯比例高达73%,未来具有取代现有市场品种之潜力。
种苗场指出,马铃薯依品种特性可分为鲜食用及加工用,鲜食用品种如种苗4号及台农1号,因具甜味、含水量较高及特殊香气,较适合清蒸或切块闷炒,但也因为含糖与水份较高,薯球不适合加工油炸,因而限制应用的多元性。种苗场推出的马铃薯新品种「种苗6号」,采收后直接料理风味佳,也因为还原糖含量较低,可在低温(10-12℃)储藏后,高温加工成洋芋片而不褐化,与台湾市场常见的品种克尼伯相同,兼具鲜食与加工的特色,符合栽培者多元应用的市场需求。
种苗场表示,更值得一提的是,「种苗6号」对晚疫病耐性比克尼伯更佳,对台湾冬季里作的栽培环境适应性强与生育表现较佳。栽种耐病性较佳的「种苗6号」,可减少农民因晚疫病导致的损失,且产量较克尼伯(25-27公吨/公顷)增产48-60%。根据试验调查显示,单株生产的块茎里,符合市售重量标准60公克以上的块茎占比高达73%,更显示「种苗6号」不仅产量高,品质也好。
▲种苗6号卵圆形与黄皮色块茎。(图/种苗改良繁殖场提供)
种苗场说明,马铃薯起源于智利与秘鲁的安地斯山区,在分类上为茄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因富含淀粉、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多种营养,逐渐成为全球风靡的农粮作物。台湾最早的马铃薯由荷兰人引进栽培,经多年发展成为冬里作重要的作物,栽培面积约2000-2500公顷,年产量达6万吨,以台中市、云林县与嘉义县等地为主要的产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