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血糖不以为意? 医警告「失智症风险高3倍」

糖尿病血糖不以为意?医警告智症风险高3倍!(图/达志示意图

记者赵于婷台北报导

一名68岁老翁半夜三更在家大小便失禁、更神智不清地胡言乱语,家人以为被鬼缠身,心急遍访宫庙、求神问卜也不见改善,经一次昏迷送医后,才发现是「长期低血糖」搞的鬼。医师提醒,有超过5成成患者曾低血糖,但逾3成反复发生仍不以为意,严重恐损幼童智力,失智风险高3倍。

中华民国糖尿病学会理事长许惠恒说明,若体内血糖值过低,不仅会产生自主神经异常症状,如冒冷汗、发抖、心悸等问题,更出现嗜睡、言语不清、甚至不自主地出现怪异行为。该名68岁王先生近期每到下午都会无力、心悸,以为是白天多喝几杯咖啡和茶,结果某天半夜竟在家大小便失禁、神智不清胡言乱语,经常发生冷汗,昏迷紧急就医后,血糖值仅剩38mg/dl,才发现是原来是低血糖。

台湾糖尿病死亡率排名居高不下,过去大众普遍认为是高血糖所致,但其实低血糖问题也是隐忧。许惠恒表示,超过5成以上糖尿病患皆发生过低血糖,严重脑损伤老人痴呆风险高3倍。根据最新糖尿病诊间认知调查指出,高达9成5的糖尿病患都曾因低血糖冒冷汗、心悸、发抖及全身无力,近半数病患更因低血糖半夜惊醒、发抖、无力,其中近3成血糖值甚至低于50mg/dl,陷生命风险。

▲医师提醒,糖尿病患发生低血糖主要与用药行为息息相关。(图/公关提供)

许惠恒进一步指出,除了怪异行为和昏迷,若大脑皮质和海马部位血糖波动过大,将导致神经元受损死亡,脑血管会产生病变、栓塞,引起脑部萎缩、认知功能退化,造成不可逆神经的伤害。据统计,曾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患者,罹患血管性失智症的风险比一般糖尿病患者高3倍,若发生在第1型儿童青少年糖尿病患身上,更可能影响智力和认知功能发展

林口长庚医院内分泌暨新陈代谢科医师林嘉鸿指出,糖尿病患发生低血糖主要与用药行为息息相关,过去糖尿病用药多存在药效释放稳定性不足的问题,可能导致半夜低血糖,因而昏迷、致死,现今已有新一代更长效胰岛素,于皮下形成「长链」,药效作用平稳达42小时临床实证更减少4成低血糖发生率

但林嘉鸿也提醒,积极治疗和改善生活型态才是对抗糖尿病的不二法门,除定期治疗之外,更应该透过生活作息的改变以及饮食的控制。另外,发生低血糖时,建议不要补充巧克力,因巧克力有油脂,反而会延缓血糖上升,最好补充方糖含糖饮料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全部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