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来吃不到!基隆孝三路70年半蒸烤焦皮「贴锅馒头」

基隆孝三路,光是豆浆店就有三家,各有拥护者。着有《基隆的气味》的作家郑顺聪,是基隆女婿,他最爱的是「老戴豆浆大王」。「他们的烧饼现烤、油条现炸口感非常酥软。」若是7、8点来,排队是一定要的,生意最好的是饭团,通勤族包了就去搭车。

图文/镜周刊现炸的油锅摆在骑楼平头老板绑着护腰,手挟长筷翻搅一根根从米白到金黄起泡的面团。脸色超酷,然而他的油条却十足软心,夹在带点焦香咸味的薄烧饼里,松化适口。老板姓林,老戴是他姑丈,他自退伍后开始接手,20多年的岁月浸泡在这间45年老店。「青春都在这了。」老板叉腰笑说。

从油条到豆浆,店里没有一件半成品,中午才刚收摊,老板又拉出大锅开始炒榨菜豆干,大铲把水份炒干,吃简单的原味店头窜著白烟木桶里,蒸的是饭团用的糯米饭,「我们用纯台湾米,才能久煮不烂,即使放过中午,那饭还是很Q。」老板说。

这是颗会令人想念的饭团,粒粒分明的饭粒保水而不黏糊,炸过两次的酥脆油条,配上他们自己手工炒的榨菜豆干,一个手劲捏紧,没有加工品的咸燥,口味柔和恬淡,即使放冷,也像Q软的米糕

咸豆浆加蛋不稀奇,这里还有甜浆加蛋。冰凉的豆浆,加上幼滑的嫩蛋花,口感像吃豆花上的腐皮。「我们卖的就是古早味,连蛋饼都没卖。」然光是这几项就让老戴绑住基隆人味蕾45年。

另一家晚来吃不到的是至今近70年的「李家锅贴馒头」,和名店「孝三路大肠圈」、「长脚面店」在同一条巷子里,仅限外带,来自山东李氏一大家子跨了三代合力制作。他们遵照古法老面发酵,「夏天发酵1个小时,冬天要2小时,天气热还得再加冰块,不能发过头,吃了软趴趴。」大姊李建娥说。这里的面团天冷还得盖电毯、包棉被吹风机伺候,让里头保持温暖的40多度。

「曾有客人一来就说:『我要50个锅贴』,我就问,你确定吗?」李建娥苦笑说,原来,锅贴是「贴锅」的口误,客人讲习惯了,他们也就将错就错。过去在山东,大家会在大灶铁锅煮汤时,顺便在锅缘贴上面团,盖锅让水气半蒸半烤,25分钟后汤煮好,馒头也出炉了,配着汤一块儿吃。

每锅约放40个,当白胖馒头烙上抹薄油的铁锅发出呲~的声响,犹如严刑拷打的场景,我却毫无怜悯之心,烙出焦皮的馒头特别香脆,内里厚实,细嚼涌出天然发酵的清甜麦香,抹上豆腐乳配咖啡当早餐,绝妙。

「记得帮我们正名,我们是贴锅馒头。」老板话才刚说完,又一个客人喊五个锅贴,我看,不如就当做是基隆人独有的甜蜜暗号吧。

更多镜周刊报导【孝三路美食】基隆人的气力 就在孝三这条路【摄影笔记农历七月里的嘉年华会 基隆中元祭放水灯走进小巷才遇得到 发现基隆6间隐藏版咖啡馆受伤海龟奔回大海 基隆今年第一次海龟野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