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餐桌话题》中式大圆桌上的转盘 谁发明的?

围炉餐桌话题中式大圆桌上的转盘 谁发明的?(示意图/Shutterstock)

日本大正年代(1929~1926年)是中国菜在日本真正兴起的时期。横滨中华街上大约有七家中国菜馆,这一数字与现今的规模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但在当时也颇成一点气候,除了当地华人外, 也常有日本人光顾。

1917年散发的广告单上,可以看到一些菜肴品项:炒肉丝、炒肉片、咕咾肉、炸肉丸芙蓉蟹、青豆虾仁、叉烧、炒鱼片伊府面、鸡丝汤面福州面、什锦炒面火腿鸡丝面、叉烧面、叉烧米粉、叉烧云吞、虾肉云吞等。

从这些名目可以判断当年横滨南京街上的中餐馆,供应的大都是广东、福建一带食品, 因为当年居住在这一地区的多为闽、粤一带的移民。从品目来看,并不是一些面向贩夫走卒的廉价食物,今日依然是较有代表性的南方菜肴。

要特别说的是, 一九三二年, 东京目黑开了一家名为「雅叙园」的中餐馆老板细川力造,觉得中国式圆桌面太大,坐在这一端的人要夹那一头的菜很不方便,便与常来吃饭的一位工匠和开五金店的老板商议能否有良策。受到金属垫圈的启发,三人经过琢磨之后,发明一种在圆桌面上转动的内桌面。从此,这样的圆桌逐渐在日本的中餐馆传开,之后传到海外,最后又传到中国本土

战后中国饮食对日本的影响,基本上是延续战前的情势,但与战前相比,有两个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普及程度上较战前大为进步,另一是上流阶级所享用较精致的中餐菜肴在战后日本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借此相应提升中国饮食的形象。

战争刚结束时,日本在食物上陷入极度的困境。其时有数百万从中国撤离回来的军人和侨民, 为了营生,有部分人利用在中国期间学会的中餐烹饪技艺和当时相对较容易获得的面粉,在黑市市场上开设小食摊或简陋的饮食店,借此谋生。饺子就是这时传开的。

饺子之类的中国北方大众食品,大概是战后才广为日本人所知晓。饺子在今日本已是一种极其常见的食品了,即便如此,日本街头虽随处可见各色面馆,但几乎没有一家纯粹的饺子馆,饺子大都只是跻身在中国风饮食店里。

日本所谓的饺子,极少有水饺,也少有蒸饺,一般都类似江南的锅贴,就是煎饺,但与中国煎饺又有不同,基本上都是机器做的,大抵皮较薄,没有一点韧劲内馅白菜中加一点肉,大都是淡淡的,没什么滋味。说是煎饺,却没见过煎得焦黄脆香的。蘸的醋,没有米醋、没有镇江醋、没有老陈醋,只有毫无香味白醋

但不少日本人却吃得有滋有味,下了班,在小馆子里叫上一瓶啤酒,一客煎饺,悠然自得地自饮自酌。超市里有卖各种蒸熟的煎饺,买回家在平底锅上煎热就可食用。价格很低廉,但味道说不上好。至于馄饨,又在饺子之下。饺子在一般中华料理店或面馆里都有卖,馄饨则非去中国南方人开的饭馆不可。(编辑梁惠明)

《被偏误的日本史:从军末路到经济飞跃》书封。(图/时报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