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与母亲】 孕妈咪必读! 子宫肌瘤3类型×4重点
子宫肌瘤的常见位置子宫肌瘤为平滑肌细胞组成。子宫可概分为三层,内层为黏膜层、中层为平滑肌层、外层为浆膜层,子宫肌瘤通常在中层。
中医解释子宫肌瘤的生成张仁旭医师表示,有些女性白带较多、经期经血过多、按压下腹部耻骨处可能有硬物感,中医认为这可能由于「积聚」所引起。「积聚」在古代可分为「症」与「瘕」两种,「症」是比较硬的生成物,「瘕」是比较软的生成物,子宫肌瘤属于「症」。
古代中医没有子宫肌瘤这样的观念,而现代中医因应医学发展,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现代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是「痰积」(体内不正常代谢物的累积,与水分代谢不良、代谢异常有关),与大家常听到的子宫肌腺症、肌腺瘤不同。子宫肌腺症、肌腺瘤在中医的理论,属于「瘀滞」(血管变异,血流不正常)。
张仁旭医师表示,「痰积」为代谢异常的结果,并非代谢异常的原因。至于代谢异常的原因(也就是子宫肌瘤生成的原因),则可分为三种原因与类型:
(1)「寒气郁滞」:台湾的气候湿热,女性爱喝冰饮、平时总是喜欢待在冷气房中、又不常运动,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会导致下腹部的循环比较不佳,女性下腹部容易寒凉,导致「寒气郁滞」。
(2)「肝气郁滞」:中医理论讲肝经与情绪管理有关。经常心情不佳、郁郁寡欢者,肝经不通顺,可能会「肝气郁滞」,容易有子宫肌瘤。
(3)「食积」:「食积」的症状为脾胃消化不良、经常胀气、嗳气、排便秽臭,如果合并不良的生活习惯,例如爱吃甜食(巧克力、精致糕点…等)、平时活动量又比较小,时间久了就容易形成子宫肌瘤。此外,体型肥胖者也比较容易有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不一定有症状子宫肌瘤是否有症状,依肌瘤的位置而定。许多女性即使有子宫肌瘤,因为肌瘤没有压迫到血管、神经等组织,所以不会感到疼痛;而且肌瘤也可能生长的位置比较靠近外层,经期阶段不一定会大出血;如果肌瘤位置比较靠近膀胱、直肠、子宫的韧带,可能会有频尿、排便不顺或腹泻、经期疼痛以及出血量多等症状。总而言之,有子宫肌瘤不一定会有症状,而症状与月经周期也不一定有关联,要看肌瘤的位置而定。
另外,子宫肌瘤有大约20~30﹪的机率可能会导致不孕,万一肌瘤比较大,可能会导致阻碍受精卵着床或造成内膜变形…等各种情形,或是有些肌瘤太大、部分肌瘤组织缺血坏死、发炎,也容易不孕。
建议定期追踪一般建议子宫肌瘤要半年或一年定期追踪,追踪的主要目的为避免肌瘤长太大。此外,虽然绝大多数肌瘤皆为良性,不过极少数的肌瘤也有恶性的可能,与个人基因有关,定期追踪,也可以尽量早期发现这种极低恶性可能的发生。
子宫肌瘤对胎儿的影响如果怀孕合并子宫肌瘤,肌瘤又很大,可能会导致胎盘受损、甚至胎盘剥离;如果肌瘤的位置挡住产道,生产时则必须采剖腹产。
怀孕合并子宫肌瘤,生活的注意事项(1)中药补汤别乱吃张仁旭医师提醒,有子宫肌瘤最重要的生活原则,就是没有必要别自行乱吃补品,例如: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羊肉炉…等,都尽量不要吃。
吃太补,不仅可能使胎儿变大,肌瘤也容易变大。是否要以中药食补来养胎,应视个人状况而定,并个别请教中医师。
(2)山药、黄豆制品,仍可适量食用有些妈咪会担心山药、黄豆食品(例如:豆腐、豆干、豆浆)内含的植物性荷尔蒙会使子宫肌瘤变大,因而完全不吃。其实有时候仍可适量食用,这些内含的植物性荷尔蒙,在体内需要经过一定的转化程序,才会影响子宫肌瘤,一般来说转化率很低,除非经常或大量食用,才会有所影响。因此仍可吃山药与黄豆制品,不过建议别每天都吃、也别吃太多。此外,黑豆也仍可食用,不过别吃太多;蜂王乳也尽量避免。
孕妈咪可以吃青木瓜吗?张仁旭医师建议,孕期尽量少吃青木瓜,因为中医认为青木瓜有「消导」的作用(促进食物消化),偶尔吃几口没问题,吃多了却可能影响胎儿;至于水果木瓜则没有影响。
(3)孕期少吃冰或喝冰的饮料怀孕时尽量别吃冰或喝冰的饮料,以免已形成的子宫肌瘤出现变化,也可能导致子宫收缩、胎儿不稳定。
(4)保有适量的运动习惯怀孕中期以后,如果身体状况正常、没有早产征兆或医师叮嘱不宜运动,建议最好保有适量的运动习惯。运动量的多寡依怀孕前个人的运动量而定,别贸然增加太多,应量力而为。
此外,尽量避免久站或太过疲惫,仍要保有适度的休息。
怀孕子宫肌瘤不一定会变大至于子宫肌瘤是否会随着胎儿成长而变大,则因人而异,建议持续追踪、并注意产兆。有些子宫肌瘤反而会随着胎儿成长而受到压迫,导致肌瘤萎缩,甚至可能会消失;有些人则是会变大、或是大小不变。子宫肌瘤大小的变化,与个人体质、饮食、肌瘤位置有关。
孕期先不处理肌瘤,产后再观察万一孕期子宫肌瘤的症状很严重,例如:有出血、肌瘤压迫到胎儿等,可考虑依医嘱服用阿胶、续断等中药;如果没有特殊状况发生,医师大多会建议孕期暂时不处理子宫肌瘤,产后再观察状况。
对于没有怀孕的女性来说,可考虑请中医给予的中药治疗,也因肌瘤的生成原因与类型不同,而有不同的治疗方式。例如:寒气郁滞者,适合饮用少腹逐瘀汤;肝气郁滞者,适合服用越鞠丸等(以上药方仅是举例,服药请遵照医嘱服用)。疗程通常约为2、3个月左右,因人而异。
张仁旭学历: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系毕业、中国医药大学中医系博士班毕业经历:台南新楼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现任:永康奇美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
采访撰文/汤佳珮咨询/奇美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张仁旭摄影/BabyPure宝宝专业摄影梳化/徐筑芳model/黄珮如(※人物与文章主题无关)
*更多内容请参考:【婴儿与母亲】2016年04月号。http://www.mababy.com/newkm/
*【婴儿与母亲】官方网站。http://www.mabab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