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崎蛋糕「前世」没蜂蜜 像干面包

长崎蛋糕常被称为「蜂蜜蛋糕」,其实最早的长崎蛋糕只用面粉鸡蛋和糖制作,里面并没有蜂蜜。(图/姚舜摄)

阿默蛋糕企业新创的「初心菓寮」,专卖的长崎蛋糕「加寿手以罗」,是用优质鸡蛋、面粉与7种糖调制蜜香糖浆制成。(图/姚舜摄)

一如日本长崎蛋糕名店「福砂屋」,「初心菓寮」的长崎蛋糕亦有双目糖的糖晶以增加口感。(图/姚舜摄)

「初心菓寮」可让客人免费试吃长崎蛋糕。(图/姚舜摄)

位在台北捷运文德站附近的「初心菓寮」,门市外观店装非常日本味。(图/姚舜摄)

「蜂蜜蛋糕」在台湾拥有广大的粉丝,不少人更将这种长长的、糕体鹅黄色,上层有咖啡色饼皮的蛋糕和「长崎蛋糕」画上等号。殊不知,最早的长崎蛋糕是完全不加蜂蜜的,而且这种蛋糕的「前世」,其实是口感有点像饼干的干硬面包

为了传递日本精致美食文化的精神,以好吃的「起士蛋糕」和「千层蛋糕」崛起于市场,并以口碑行销成功发展连锁的Amo阿默蛋糕企业决定将经营触角从洋菓子向和菓子延伸,并秉持「把简单的事做到最好」的企业文化,在台北内湖开设「初心菓寮」长崎蛋糕『Castella加寿手以罗』专卖店,客人除了可以买到完全不加油脂与蜂蜜依古法制作,且蛋糕底部还「暗藏埋伏」着双目糖结晶的「长崎蛋糕」,更可以买到复刻长崎蛋糕「前世」,以细火慢烤出的「加寿手以罗寿久」(Rusk),是市场第一个同时贩售长琦蛋糕「前世与今生」的和菓子专卖店。

长崎蛋糕又叫「卡斯提拉」,这是日本人根据「Castella」的读音而来,而Castella则是伊比利半岛上的古老王国。而关于长崎蛋糕的源起,有许多不同说法,惟根据日本人考据,最可信的说法是16世纪葡萄牙人学的。这个说法的可信度其实很高,因为位在伊比利半岛的西班牙与葡萄牙人作甜点都会大量使用鸡蛋和糖,而长崎蛋糕最大的特色就是只用面粉、鸡蛋、糖和水制作,完全不会用到油脂。

16世纪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从欧洲来到亚洲,当时正处于锁国时代的日本,仅开放长崎为对欧洲贸易的港口。葡萄牙传教士来到了长崎将他们在船上吃的家常点心分送给当地居民。因为好奇,日本人不禁问:「这是什么?」,葡萄牙传教人回答:「这是从Castella来的甜点」。于是,听不懂葡萄牙文的日本人就将这种甜点称为「Castella卡斯提拉」,并一路传流至今。

网路上不少文章谈到长崎蛋糕的诞生,多只谈到「葡萄牙人教会了日本人做长崎蛋糕」,其实这只对了一半,因为今天的长崎蛋糕是日本人根据西班牙与葡萄牙传教士带到日本的家常点心改良而来,并非西班牙或葡萄牙人的原创。

根据日本饮食文化工作者考证,当年西班牙人从长崎带进日本的甜点极可能是bizcocho,而葡萄牙传教士带来的则是Pao-de-lo 。那个年代,日本人尚未开始喝牛奶,也不太懂得欣当乳制品,偏偏当时很多洋菓子(即西点蛋糕)制作时都会加了牛奶,唯有bizcocho和Pao-de-lo只用面粉、鸡蛋和糖制作而未加牛奶,所以受到日本人喜爱。

不过,为了航海方便保存,当时葡萄牙或西班牙水手或传教士送给日本人吃的其实是被日本人称为「烧菓子」的饼干或干面包。为了改善口感,江户时代有点心师父发明了一种烤箱专门烤制这种糕点,至此才有了今日长崎蛋糕的形式。到了明治时代则又有厨师麦芽糖取代砂糖,使蛋糕吃来口感更滑顺、湿润。其后,又有和菓子师父在底部加了双目糖,使长崎蛋糕吃来更有独特口感。至于加蜂蜜或抹茶的长崎蛋糕,其实都是近代的事情了。

长崎蛋糕在日本发展历史甚久,举凡:「福砂屋」、「文明堂」或「松翁轩」等都是长崎蛋糕的百年名店。而AMO阿默蛋糕新创品牌「初心菓寮」卖的长崎蛋糕「加寿手以罗」,在日本老师指导研发下,就是不加油脂、不加蜂蜜,只用面粉、特选优鸡蛋,以及7种糖调制的蜜香糖浆制作,且底部有双目糖的经典版长崎蛋糕,风味与口感非常类似「福砂屋」。至于「加寿手以罗寿久」则是将长崎蛋糕切成细长条状,用细火慢烤、烤出酥、香、松、脆的口感,而这正是长崎蛋糕的「前世」滋味呢。

业已开卖的「初心菓寮」更采类似「微热山丘服务模式,客人走入位在内湖捷运文德站的内湖门市,可以免费试吃并有奉茶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