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问世 依惯例未用本地评审员 

▲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问世,但依惯例未用台湾本地评审员。(图/记者周宸亘摄) 记者黄士原/台北报导

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在14日正式公布,一共有20餐厅夺星,再加上原本公布的必比登推介、米其林餐盘等推荐餐厅,台北市总计有126家餐厅被收入第一本台北米其林指南中,而这些餐厅都是米其林评番员进行评鉴及推荐,不过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表示,依惯例首届米其林指南是不用本地评审员。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米高·艾利斯指出,米其林指南评审员评鉴餐厅的标准都是一样的,第一是食材要好,第二是主厨技巧要好,好吃的料理不能过熟,第三则是能够呈现调合味道,甚至是料理还融入了主厨的个性特色。第四是料理要有一致性,不能时好时坏,不管任何时间到餐厅用餐都能吃到一样的味道。最后,就是物有所值。

▲米其林指南国际总监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图/记者李毓康摄)

针对评审员挑选了几家餐厅进行评鉴,米高·艾利斯不方便透露,不过他表示,被选入的餐厅高达百家以上,可预想的是评审员是经过好几百家以上的试吃才选出这100多家的餐厅。至于有多少评审员参与台北米其林指南的评鉴,米高·艾利斯仍是不方便透露。至于这些评审员的挑选标准,米高·艾利斯说,因为台北米其林指南是第一年,依米其林的规定是以国际美食评审员进行评鉴,他们有来自亚洲国家欧洲美国,而之后第二年、第三年的台北米其林指南就会选出台湾本土的评审员、并且进行训练,培养成米其林指南专业评审员。另外,评审员每隔一段时间会进行轮调,但因为评审员都受过训练,到任何国家、地区都能针对料理的一致性进行评鉴。▲米高·艾利斯说,米其林指南的评审员就像是个侦探,利用各种管道去取得餐厅资讯。上图为教父牛排的牛排料理。(图/记者吕晓雯摄)

由于第一本的台北米其林指南都没用到本地评审员,那他们是如何取得台北市餐厅资讯?米高·艾利斯说,米其林指南的评审员就像是个侦探,他们会根据利用在地媒体平面电子媒体部落客格等不同的媒介来找寻餐厅,有时也会利用在地的餐厅指南;有时候可能会走进餐厅询问主厨或服务生工作时都会去哪里地方用餐,甚至是到肉铺询问老板他的肉品都卖到哪些餐厅、最大宗是哪家餐厅?也可能是去家面包坊问一下他们最常去吃的餐厅在哪里。

米高·艾利斯也提到,依照过去的经验,米其林指南的发布往往会带动当地美食产业竞争,会让当地主厨更想精进、追寻荣耀;同时台北米其林指南也会吸引国际饕客来到台湾,而这些国际饕客是非常有经验,也能带动整体餐饮市场,让这台菜等餐厅也能更努力的去追寻客人喜欢料理的极致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