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米面湿制品易臭酸 业者竟把成品放「发霉地板」

▲好恶!米面湿制品臭酸,却有业者成品放「发霉地板」。(图/食药署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油面乌龙面、水饺皮皆属米面湿制品,其成份含水25%以上,保存不易。由于7、8月天气炎热,怕业者添加过多防腐剂,食药署在4、5月协同22县市卫生局稽查50家业者,共抽样92产品,其中5家、6件产品不合规定,另有业者将做好的米面直接放在发霉地板上,走过溅起的尘土还可能飞进面里,被地方卫生局令限期改善。

食药署南区区中心科长刘芳铭表示,米面湿制品具高营养性极高水活性,不易久存,贮藏、运送、贩卖皆须维持7°C,不然夏天放在常温下,不到几小时就会臭酸掉。为使业者更重视制作过程环境卫生及自主管理情形,避免滥用食品添加物,爰联合地方政府卫生局查核米面湿制品制造业者并执行抽验。

▲食药署南区区管中心说明米面湿制品制造业者稽查结果。(影/记者严云岑摄)

稽查结果显示,92件产品中,共有6件在防腐剂与杀菌剂限量不合规定,违规产品常见的杀菌剂为过氧化氢,食用过多会刺激肠胃道;防腐剂则为苯甲酸,上述2食品添加物依规定皆不得检出。

根据食药署资料,今年因违规遭裁罚的业者分别为新北市新生面厂」,其乌龙面验出过氧化氢;桃园市的「正一面条商行阳春面检出苯甲酸0.81g/kg、南投县统一制面厂」水饺皮验出苯甲酸0.13g/kg、台南市阿云制面厂」油面检出苯甲酸0.08g/kg;台南市的「成华制面」则有2件违规,其中油面同时验出苯甲酸与过氧化,小拉面则验出苯甲酸1.61g/kg。

▲食药署稽查GHP情形。(图/食药署提供)

此外,50家业者中,有18家未登录或登陆不完全,不合格率36%。在GHP部分,则有48家有明显缺失,常见情形包括食品添加物无专人专位专册管理、员工体健报告天花板或地板有孔洞、食品未离墙离地贮放或未加装纱窗落实病媒蚊入侵。

食药署呼吁,食品业者应符合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相关规定,如有GHP不符合规定,应限期改正,违者可处6万元以上2亿元以下罚锾;另外,食品添加物使用不符「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规范规格标准」规定者,食药署亦可依《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第18条、处新台币3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罚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