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丙烯醯胺恐致癌? 食药署考虑跟进美国「加警语」
▲咖啡丙烯醯胺恐致癌?食药署考虑跟进美国「加警语」。(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咖啡中含有的丙烯醯胺,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2A级致癌物,美国加州咖啡业者遭民团控告,未依法提醒饮用咖啡可能导致的风险,去年已有13家业者妥协,考虑加注致癌警语。该消息传出后,引发食药署兴趣,未来不排除朝此方向研议,让有意愿的业者自主标示。
食药署简任技正林旭阳表示,许多烘焙或油炸食品都含有丙烯醯胺,是食物的胺基酸与还原糖发生梅纳褐变反应所致,约有超过7000种食物含有丙烯醯胺,食药署也于2012年发布指引,教导业者如何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
林旭阳提到,在2012年的指引中,食药署分别针对烘焙咖啡与即溶咖啡订出限量建议,烘焙咖啡为450ppb、即溶咖啡为900ppb。他解释,即溶咖啡之所以比较高,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需用到较多添加物。
食药署的降低食品丙烯醯胺指引2012年发布后,分别于2013、2017年做改版。最后一次改版将油条、黑糖等加入限量建议,希望不要超过1000ppb,去年多次出包的薯条也列于其中,丙烯醯胺限量为600ppb。
林旭阳表示,美国加州业者在咖啡标示警语的作法很有趣,但台湾针对丙烯醯胺一向都采自主性标示管理,「未来不排除朝此方向研议」,也会将国外的研究与管理纳入规范,建议民众还在喝咖啡时还是要「适量」,因为就算没有丙烯醯胺,咖啡中带有的咖啡因,喝多了也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