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黑糖含「丙烯醯胺」恐致癌 食药署首度订指标

油条也有「丙烯醯胺」,日吃2根半就超标。(图/东森新闻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黑糖、油条在加热过程中容易释出二级致癌物「丙烯醯胺」,食药署今(7)日首度公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标值参考指引」,参考欧盟指标,新增黑糖、油条丙烯醯胺上限指标,希望透过业者透过控制温度,降低丙烯醯胺的释出。

为降低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食药署与学者消保处食品业者讨论取得共识,并参考欧盟订定的丙烯醯胺指标值,发布「食品中丙烯醯胺指标值参考指引」,供业者参考改善。事实上,食药署在101年就有提供业者丙烯醯胺减量的方法,主要从制程方面可以减量。

食药署食品组副组长许朝凯表示,黑糖、油条的指标为1000ppb,但订定指标并非强制规定,只是将来可能会定期公布超标业者,督促企业感善品质。他建议业者加工的温度不要高于120度,时间也不要太久,例如原本要炸2分钟的油条,可以缩短到1分钟。选用天门冬醯胺(asparagine)含量少的马铃薯,也可以降低丙烯醯胺的罕含量。

食品组组长潘志宽也表示,未来对丙烯醯胺的规定,除了增列的黑糖、油条外,像是即食的薯条、洋芋片、面包制品早餐谷类饼干、脆麦饼姜饼、烘焙咖啡、即溶咖啡、非谷类婴儿食品、婴幼儿饼干及面包干、谷类婴幼儿食品,也将参考欧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