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弯腰「喀」一声...竟脊椎骨折 医揭「关键危机」:全台近6万人发生过
▲年长者容易因骨松意外骨折,医师提醒年轻就要开始存骨本。(图/免费图库)
一名高龄96岁的周老先生,平时身体健康硬朗,喜欢与朋友外出健行,每周还会固定上健身房踩脚踏车及重训健身,但某天弯腰准备坐下时,背部「喀」一声后,突然一阵剧痛,整个人都无法站直。就医检查才发现是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压迫性骨折。
收治该病例的台北中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文哲教授表示,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老年人或停经后的妇女,当骨头骨质减少,脊柱相对脆弱时,就容易因搬重物、跌倒,甚至咳嗽就发生脊椎骨折,周老先生最后接受可扩张椎体强化支撑系统微创手术,术后顺利康复,还能重返健身房。
根据调查50岁以上民众,女性有1/2、男性有1/8机率因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其中又以脊椎骨折最常见,估计全台每年约有6万人因骨松造成脊椎骨折,传统保守治疗会采卧床休息、止痛药物或穿着背架等方式。
▲台北中山医院骨科主治医师陈文哲。(图/医院提供)
但陈文哲进一步提到,若保守治疗无效,最终会选择以手术治疗,而近年外科手术将骨水泥灌入支撑,虽可强化脊椎,但仍无法有效恢复椎体高度、矫正驼背,且有骨水泥渗漏、椎体塌陷的风险。
对此,中山医院也引进由国内医疗团队研发的「可扩张椎体强化支撑系统」(EVA)微创手术,目前已累积超过40例临床案例,除了明显改善患者疼痛外,塌陷的椎体高度恢复率也高达80%,且伤口小,约只有0.5公分、患者平均术后2小时便能下床活动,隔日即可出院。
陈文哲也提醒,人体骨骼的骨质约于20至30岁间达到最高峰,之后就会随年龄增长流失,使骨骼形成许多孔隙、中空,骨质疏松的机率大增,建议民众要及早储蓄「骨本」,除了维持良好作息,饮食要多摄取高钙、蛋白质、维生素D3等,也可多培养从事荷重运动的习惯,如健走、慢跑、登山、舞蹈等,都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强健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