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武忠/烤海鲜当心烤到「诺罗」

作者李武忠

秋天是享受肥蟹牡蛎、生蚝、贻贝等的最佳季节,在台湾有许多饕客喜欢生食海产,只是受到海洋环境污染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吃海鲜吃出问题的案例层出不穷,主要包括诺罗病毒(Norovirus)、肠炎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大肠杆菌(E. coli)等感染引发肠胃炎,特别是中秋烤肉将近国人需特别留意以免败兴而归。

近年来发生诺罗病毒案例爆增,每年引起全球超过2.7亿人感染,约20万人死亡,多数死亡病例发生在开发中国家。在台湾也发生多起病例像今年初台中武陵农场曾爆发大规模诺罗病毒疫情,三月新北市安康高中毕业旅行也发生诺罗病毒感染;七月从韩国进口的生蚝感染诺罗病毒造成绿岛游客食物中毒等事件。该病主要症状有腹泻、呕吐、恶心腹痛等,有些病人可能会出现头痛、全身痛及乏力等,传染途径为粪-口传染,感染者粪便污染环境介面饮水或食物。大部分病患痛苦几天后得以康复,不过该病毒对婴儿、老人以及免疫力低的人是有致命的风险不能轻忽。

根据研究显示由诺罗病毒引起的肠胃炎与牡蛎等贝类产收季节有相当大的相关性,在日本及法国等喜食生鱼及贝类地区就有相当多的病例。过去在国内养殖贝类亦检出该病毒存在比率相当高。近期国外研究发现80%在人体上发现的诺罗病毒与牡蛎上发现的相匹配,而大部分相匹配的牡蛎是来自沿海水域,可能是被人类污水感染。特别是诺罗病毒的突变速度很快,就像是流感病毒一样,新型病毒的出现往往会引起病毒大爆发。中国研究人员更发现牡蛎是人类患有诺罗病毒的重要宿主,从病毒爆发到突变之间,诺罗病毒会隐藏其中,当人们生吃牡蛎时,牡蛎也可以再次将病毒传回人类。因此要预防食品中毒最好的方法是避免生食,食材充分加热煮熟。我国政府有必要将牡蛎、生蚝等是否带有人类诺罗病毒列入例行监测项目,适时提出警讯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目前对于诺罗病毒还没有相应的疫苗和药物治疗,临床多给予止泻处理,配合多休息、充足水份即可。专家建议减少病毒感染的办法包括:注重卫生,用肥皂勤洗手;洗净水果和蔬菜,煮熟牡蛎和其它带壳鱼类;使用稀释的家用漂白液每加仑水放5-25汤匙),清理消毒被污染表面并尽可能戴手套;避免与病患接触等。随着原料来源的全球化使得食物供应链拉长,海鲜受污染的风险相对提高,尤其零售阶段不易保鲜更应列为管控的重点。为了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起见,我国政府除了加强对进口水产品关外,应该参考美日做法积极建构完备的水产品品质安全管控机制包括:政府监管机制、产业自律机制、生产者自控机制、消费者诉求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彼此相互联动构成一个完整体系;同时辅导国内捕捞及养殖水产品取得国际卫生安全与生态标章等认证,以方便消费者选购。让国人既享受海鲜又能确保健康!

●作者李武忠,新北市,博,经济系教授。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88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