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糊糊的高雄味觉 肉燥饭让人肚皮「三动」

文、图/季子弘  摘自/飞鸟季社出版《我爱高雄是也。兼爱小食散步、磨时光》尽管很饱永远都还能再吃一碗的肉燥饭肚子饿的时候,就会觉得生活在高雄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朋友说这里方圆两公里内,处处都有好吃的平价美食。特别是看到写了「肉燥饭」三个字的摊子,心里和肚皮都会那么不争气地为之一动,再动,三动动。

类似的东西,北部称鲁肉饭,南部叫肉燥饭,当然那饭上的覆盖物也有所差异。鲁肉饭的肉以皮和油脂为主,切丁,肉肥多瘦少;肉燥饭则是以瘦肉或猪绞肉为主,一粒一粒的,香喷喷的。第一次让我惊艳的肉燥饭,是在盐埕区阿进切仔面店里吃到,来面店不吃面却点肉燥饭,只能说这碗肉燥饭实在够香够入味。这样形容虽然有点不礼貌,但那香味就像小时候打开控肉罐头,扑来的是令鼻子一闻肚子就叫的诱人香气。这香气充满儿时回忆,把这肉燥往白饭上头一撒,肉汁沿着饭粒空隙往下流,两者相融,才能成就一碗完美满分的肉燥饭。

最近,我又发现另一间肉燥饭魅力更大,那是位于新兴区锦田路上的郭家肉燥饭。有点类似自助餐的方式,有几样小菜可以选择,然后配上一碗肉燥饭和味噌汤,是口感一百分但价钱只要五十元左右的超值午餐组合。这碗肉燥饭,饭与肉燥两方完全相爱了,味道太香太足,扒起饭来的速度会很快,通常菜来不及配又得举手呼叫老板:「再来一碗」。

肉燥饭啊,就是让人忍不住一碗接一碗,先吞进肚里再说的南部平民美食!

面线焿大碗加辣香菜多一点台北有站着吃才好吃的阿宗面线,高雄到处都有能坐下来慢慢品尝的面线焿;台北常吃到的是大肠蚵仔面线,高雄面线焿的碗里有大肠、鱼浆和瘦肉块。台北面线加辣会辣油,高雄面线一定要加甜而不辣的甜辣酱汤头原本也偏甜,一整碗都是甜甜的南部口味

人生记忆里吃到的第一碗面线焿,是在左营果贸社区第九栋的小吃店,店里还有卖煮黑轮。每次星期天和一群朋友打完篮球后,就会来这间店报到,对着老板娘说:「一碗面线焿、一杯冰奶茶谢谢!」这家面线焿的碗里只有面线、瘦肉和鱼浆块,没有大肠和蚵仔,所以后来到了台北吃到大肠蚵仔面线还颇感意外,就像到宜兰葱油饼却发现饼里没有肉,对我来说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本来各家做法都不同,但自己还是喜欢口味偏甜的面线焿,除了果贸社区那间店之外,位于新兴区中正菜市场内的一家面线焿店,也吃得到让我怀念的偏甜滋味。这家店位于开封街和复横路交叉处小碗三十五元,是男生当做午餐也能吃得饱的份量。可以请老板多加点香菜,桌上那罐甜辣酱千万不要错过,对着面线淋上好几圈,或干脆在上面玩圈圈叉叉也行,保证不会太过咸辣而且更加美味

最后一家要推荐的,就在我现在住的盐埕区,位于大礼街上沙仔地面线焿。这家店超过三十年,原本在沙仔地市场里摆摊,后来市场改建成公园后,就迁到现在的大礼街上。店面十分干净,虽然从小并不知道有这间店,但吃起来味道和果贸社区那间店十分类似。靠着这三碗自己喜欢的面线焿,在高雄味觉印象这条记忆线上,把从前和现在的我,热呼呼又黏糊糊地连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