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家乡味.人情味:刘良升》胜利路的烧饼油条
屏东市胜利路南北小吃街许多经营者已传到第二代,但是传统味与西式早餐的热烈开战,让文史工作者担忧这些传统味因眷舍改建而难以保留。(汪美芳摄)
胜利路这个在国共对峙冷战时期充满政治宣示的路名,一直是南台湾屏东眷村文化的代名词,这不仅因为南台湾重要的屏东空军基地大门正位于胜利路底,况且胜利路也被陆军胜利新村,和数个空军眷村所环绕着。早年有机会在胜利路周边绕行,就活像穿梭于缩影中国一般,因为我们除了可以听到通行的国语,闽南话和客家话,而在空军社群中畅行的四川话,以及广东话,华北方言等,都会萦绕耳际。此外胜利路一带的餐厅小吃亦不乏供应苏鲁川粤四大菜系的代表名菜,舌尖文化和味蕾享受在此间可以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当我还在中小学校读书时,父亲常常会在周日的清晨吆喝着大家去胜利路吃烧饼油条,我们的目的地只是胜利路边上的一间简陋平房,没有骑楼,没有店名招牌,只有一块「烧饼油条/豆浆」的立牌置于不显眼的路边角落,不过那只是针对「陌生客们」来突显小店的贩售特色罢了,对于我们这些本地的识途老马则略显多余。小铺面边上架设了一个像是汽油桶改装过的圆柱形大烤炉,一个专供炸油条的热油锅,一桶热豆浆,配上火炉和煤气桶,再加上碗碟的放置台,就差不多是全部的生财道具了,另外老旧的旋转电风扇,几组简朴的木制桌凳,完整构成了店中全部的家当。看似退伍军人模样的店主人,操持着华北口音,掌理炉上锅内,老板娘精明干练,内外穿梭指挥,学生容貌应为第二代的传承者也利索地端盘打理,一个最基层的家族企业就如此这般地运作起来,与屏东市民分享店主「原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