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菜文化夕阳里求生!办桌小王子12菜力挺:越来越精致

乡民宴先前选在奉天宫举办。(图/吉米丘授权使用,下同)

记者丁维瑀/综合报导

台菜世祖」日前举办乡民宴,要证明办桌菜色绝对不输饭店,不过1桌1.3万的价钱对比某些菜肴,却让不少网友直喊「好失望!」对此,家族从事办桌事业超过40年的PTT网友Taco以自家菜单分析台菜文化,希望大家还是能多看见美好的一面,「因为办桌不只是办桌,它或许也是整个台湾文化不可或缺的角色。」

Taco向《ETtoday新闻云》表示,他本身是名上班族,没有继承家业,但他从小就在喜宴场合长大,「家母与3名阿姨都是外公一手拉拔的主厨,年龄也都已经超过55岁,办桌经历至少30年以上,若是加上跟着外公学艺的时间就不止了。」

他补充,妈妈因为结婚的关系,而来到屏东办桌,至于自己的阿姨则是在台南掌厨,「办桌的好坏,就留给台湾人共同评论吧!」

以下为Taco撰写全文,本文已获授权。

在下办桌小王子,简单自介,家母办桌经历逾40年,由台南外公传承,外公培养了4位能独立掌厨的总铺师女儿,但小弟不才,这样的家传事业目前没人要承袭。

好,我们来谈谈这个目前热门的办桌话题,相信大家都晚餐吃饱了,那我要开始了。

拜读过这张菜单,其实1万3000的单价在南部不算低;尤其在南部,主人家喜欢「比单」,半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张单子实在是满危险的。但可以理解的是从南部载送碗盘、桌椅、厨具、材料、水脚ABC等都需要运费,所以造成了单价提高,以及可能场地帐篷、清洁、酒水舞台等都需要钱。

这也是有许多师傅不愿意到太远地方办桌的缘故,因为单价提高,办桌「物美价廉」的美名会被打击到,以及每位师傅所在意的「口味」,更容易因为地缘而有所差别。

例如家母目前于屏东地区执业,但口味承袭台南地区,经常在南高屏办桌,在咸甜上的拿捏就必须要特别注意,一个不小心,把台南的砂糖带到屏东来煮就会被骂翻。

▲「台菜二世祖」的菜色曝光后,网友看法两极。

办桌还是很讲求口味的,现在就算再昂贵的食材都容易取得,但乡下地方一个味道不对,整场宴会以及师傅本身就要紧张了。

今天恰巧帮家母设计好下星期高雄仁武一张入厝菜单,想说也跟大家分享,但避免涉及业配,所以简单说完就好,单价8200元,不含酒水、帐篷、舞台,但其他桌上、厨房内都包。

1、清炖排翅鸡

入厝第一道菜就是鸡,起家。这边的话鱼翅一定是用排翅,因为不比做鱼翅羹可以鱼目混珠,把鱼翅的量和等级降低,所以一捞就要看得见鱼翅本身。

这道菜在这里有些讨论,虽然在推文中有几次说明,但还是在这边补充一下。这几年我也意识到环保这个议题,但如同推文中的描述,在现实中供需仍存在,这是赖以维生的工作与环保议题的两难,但我们能做的就是宣导与建议。

办桌不像饭店餐厅,饭店餐厅是固定菜单你只能选价格,办桌是双方不断的议菜,如果口袋中没有这道菜,很可能主人家挑选的就不会是我们,毕竟鱼翅羹在办桌菜色里,如同总铺师的期末考,如果端不出来,背后可能不是称赞我们很环保,而是「你们不会办桌」这件事情;很奇怪的文化,但实际中却是如此。

在目前又没有如同鱼翅般珍贵意象的替代食材出现之前,它还是很有可能被挑选上桌。目前羹类大致上是鱼翅、海鲜羹和翡翠海鲜羹这两种;一般长辈观念中还是觉得鱼翅代表奢华、珍贵,还有跟我们议菜的对象,通常是环保观念稍微薄弱的长辈,年轻人反而很少做主,也请大家协助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家中长辈。

日前家母接到一张单价算高,但指定不用鱼翅料理,就可以知道社会慢慢在改变了,这样的改变需要大家一起,当然我们会尽量去做,也希望从这些乡民回馈当中,去引起更多回响,所以看到理性的嘘文,我反而乐见其成。

我会期待着,不久后的未来,鱼翅消失在餐桌上,能有健康的饮食、健康的文化。

2、五色冷盘

反正妈妈不在旁边,我就公开冷盘内容,因为冷盘通常不会谈到细节,但单价有到成本也要跟着提高。帆立贝、凤梨虾球、五味九孔鱼子串、德国猪脚乌鱼比油鱼子单价高,且油鱼子比较腥,所以家母宁愿只用贵的乌鱼子。

3、清蒸龙虎斑

反正就是一种新品种的石斑

▲乡民宴菜色。(图/翻摄自台菜二世祖-阿建手路菜,下同)

4、红𫊻米糕

红𫊻就是5只,各切半或4等份,人人有份。米糕则是搭配东港采买的樱花虾衬底,而红𫊻是搭配自制的姜醋酱。

5、焗烤帝王蟹

好像也很常见。

6、龙胆百汇

每桌超过12两的龙胆石斑肉,搭配白虾、蛤蜊、花枝浆、一些菇类还有白菜等,上桌让你自己煮,汤底则是现熬的昆布汤。

7、和风鲍鱼

1人1颗鲍鱼,搭配一些蔬菜做成和风沙拉,每人1份。

8、XO酱炒干贝

干贝当然是进口真干贝,至少50元硬币大小。

9、百花芙蓉响螺

用响肉包鱼浆、花枝的料理,然后底下是芙蓉蛋。

10、日式猪肋排

就是猪肋排,现烤的。

11、水果

至少3种时令水果搭配的一盘雕刻水果。

12、依蕾特布丁

就是台南那个依蕾特布丁。

办桌这个文化,除了是台湾人婚丧喜庆都需要有的宴客方式,更是古早时代凝聚乡下人情感的一种活动,这些有机会再介绍。

今天要看的是,办桌与时俱进的特色,靠背椅加椅套、大尺寸圆桌、陶瓷碗盘、华丽的场地布置等,仔细看看南部地区的办桌,为了与饭店餐厅比拚,不断在发展自己的精致程度。虽然是夕阳产业,但至少它还很努力生存着。

某任台南市长推动一里一活动中心,更是造福办桌产业,让主人家到里内的活动中心办喜宴,也有冷气、厕所,停车也不怕不方便。重点是请总铺师办桌,找个喜欢的婚布、场地租金、乐团林林总总,算起来还是比饭店省!

许多里甚至自己购买圆桌、餐具,就是要让你来租,好日子甚至要半年前预约场地,比厨师还难预约。而如果要在路边宴客的,家母通常会提醒要向主管机关申请路权。

菜色的精致变化,近十几年来也不断推陈出新,除了甜点不再是绿豆蒜、汉堡冰(汉堡冰现在真的没在用了,至于绿豆蒜成本低廉),加上大家真的没有要吃也是退回厨房倒掉,所以家母反而爱用贵的甜点或冰淇淋,就让你们带回家,不要剩回来厨房很麻烦。

▲丸子汤。

笋干大烘肉、鱼丸汤,则是在一些价位低的单子才会让它们上场,因为宾客也讲求精致、健康的饮食,烘肉就是给老人家打包的,以前的时代大鱼大肉少见,所以才会有这种菜色,但现在大家比较爱海鲜,所以代表宴会「完结」的鱼丸汤,以及大鱼大肉代表-笋干烘肉,现在反而少见。

以上是办桌的一些心得跟分享,想说来跟大家凑凑热闹,希望大家还是可以多多看见办桌文化的美好,至于比较诟病的缺点,留给我们业者去改进就好!

因为办桌不只是办桌,它或许也是整个台湾文化不可或缺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