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红藜」能防大肠癌前期病变? 北医大研究有谱

▲「台湾红藜能防大肠癌前期病变?北医大研究有谱。(图/公关提供)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台北医学大学营养学院保健营养学系最新研究发现,带有大肠癌前期病变的大鼠在喂食「台湾红藜」10周后,其各项大肠癌前期病变指标均出现显著改变,包括抑制异常腺窝病灶数量、增加抗氧化酵素活性,显示能有效抑制大肠癌前期病变的生成,达到预防效果。该研究已发表于「第十八届世界食品科技大会」上。

台北医学大学保健营养学系研究生李芷薇施纯光副教授指导下,针对「台湾红藜对大肠癌进展之预防效果」进行一项动物实验,该研究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与诱发组、剂量中继量、高剂量等5组进行分析,除去正常组外,分别注射大肠癌诱发剂并于饲料中加入0%、5%、10%、20%比例之「台湾红藜」。10周后发现,摄食「台湾红藜」的大肠癌病鼠,在多项前期病变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变,包括:大肠癌前期病变SIM-ACF (涎酸黏液素异常腺窝病灶)及MDF (黏液素缺乏病灶),两者数量均明显减少;大肠中抗氧化酵素SOD(超氧歧化酶)及catalase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则明显增加

▲台湾红蔾资料照。(图/公关提供)

此外,在介入「台湾红藜」后,PCNA(细胞增生相关蛋白)及Bcl-2(癌细胞抗凋亡相关蛋白)两者均显著降低其表现量,而促进癌细胞凋亡的蛋白质Bax表现量则显著提升。这些结果显示,「台湾红藜」确实具有调控氧化反应及细胞凋亡/增生的作用,借此达到预防大鼠大肠癌前期病变之效果。施纯光表示,细胞的凋亡与增生,是影响癌细胞生长的重要途径,而抗氧化酵素则会调控癌细胞凋亡或增生蛋白的表现。透过这次研究发现,「台湾红藜」可能因含有高量膳食纤维,加上具有酚类化合物等植物活性成分,因此能够有效预防大肠癌前期病变,影响其致癌过程。北医大研究团队目前也计划将此一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