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胆入中药 野味进牛津」 词典说明传达的社会态度
▲牛津词典最近将「熊胆」一词纳入词典中。(图/翻摄自Animals Asia)
冠状病毒全球大流行,欧洲沦陷,美国也进入紧急状态。
在疫情爆发之初,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因野生动物交易而成了众矢之的,世界上的反华情绪飙升。一个有意思的对照是,最近欧美唐人街的中药店意外翻红,某些药剂供不应求,导致价格飞涨。
日前,这波严重的公卫事件和英文的词典权威有了交集。《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简称OED)举世尊崇,本周发布了今年第一季的更新(update),其中的「bear bile」(熊胆)意义特殊。
OED有自己独立的编修进度,不会因此而增收与疫情相关的词语,这个中药的bear bile只是巧合。
OED把bear bile列于bear之下,视之为位阶较低的副条目,缺乏主条目才会有的词源讯息。因此,究竟是英文的bear bile直译自中文的熊胆,还是两种语言命名的思路相同?我们暂且不得而知。不过bear bile的定义里明确提到中医,说熊胆是「由熊体内获取的胆汁,在中医学和亚洲传统医学里,用来治疗肝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英文略,下同)。
▲被圈养的熊。(图/翻摄自Animals Asia)
定义底下有一行小字,给熊胆提供了时代脉动的说明,性质有点像烟品上「吸烟有害健康」的警语,值得我们留意:「从圈养的活熊体内提取胆汁,这种作法在20世纪末受到动物福利团体的严重抨击」。巧的是,中国的《百度百科》收了「熊胆」,开门见山就来个声明,说以下内容由网友贡献,他们不建议猎杀或伤害动物,并请大家爱护动物。
熊胆在OED的第一条书面证据,出现于1926年的《京都帝国大学医科大学纪要》,讲的是把各种药材用在临床试验上。近百年前,日本学者已经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中药的效力。
OED收录、具有当今主流思潮的熊胆书证,首度出现于1990年的《科学人》(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野生动物警察没有可靠的方法可以侦测出非法的奇珍异宝,诸如熊胆、海龟油、以及含有犀牛角的东方饮剂」。野生动物产品是非法的,会受到执法机关的取缔,例句的内容,传达了这个时代国际社会的基本态度。
熊胆在OED里最新一条的书证,是摘自2009的《新科学人》(New Scientist)杂志:「西医有证据显示,有种合成版的熊胆活性成分,也就是熊去氧胆酸,能够治疗包含C型肝炎在内的许多疾病」。这样的讯息似乎透露出,中药不见得非原汁原味不可,化学合成的制剂一样能奏效。
如今世界已大不相同,动物类中药材的获取,或可改由科技合成来替代,这样既能保存传统的医疗文化,又可兼顾野生动物的保护。作为语言和知识荟萃的辞书,也忠实记录了这样的变化,提醒我们放在心上。
热门推荐》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