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失智 从强化这个器官开始就对了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器官,也可说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器官。(示意图/shutterstock)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素的主要器官,也可说是维护人体健康的关键器官。至于小肠的弱化,往往是一大早吃的太少和饮食内容不正确而导致。

清晨时分正值生理活动启动之刻,而小肠空等整夜,就是在等候一顿丰富早餐,让它能大显身手,以提供身体整日所需要的能量。偏偏很多时候,都是「空」欢喜一场。

事实上,经常性空腹与过少的一次性食量,会让小肠内主控吸收的绒毛变短。这会让经由胃酸溶解和碾磨后的食糜,因小肠的绒毛过短而无法有效吸收,导致有过多未被吸收的食糜进入大肠。消化原本就不是大肠的主要功能,但因为接收了残留的食糜,不但要额外负担消化作用,也无法充分吸收。最终,变成粪便而排出体外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可能让大肠内寄生坏菌反侵入小肠,造成发炎。久而久之,小肠就会呈现老化的症状。原本小肠就肩负消化作用,能够分泌众多的消化酶,针对胃部送过来食糜里的不同物质,做出不同消化方式后再吸收。

等到高龄后,小肠逐渐老化,还能如年轻时期般分泌有效的消化酶数量,完整消化与吸收吗?事实上,大部分食物的被吸收作用都是无效率的,且最后会变成粪便而排出体外。高龄者普遍性存在营养不足的现象,潜在原因就是小肠的老化。所以,就算是吃了富含营养的食物,再多也无助益

比起身体的其他器官,大肠的老化会早一些,但一般人对此的自觉性较低。相较之下,小肠的老化问题比较少一些,可能它所担负的是消化与吸收重责,又加上组织细胞更生速度快,较常呈现年轻化的状态。对比来看,大肠的组织细胞中,只有尾段肛门更新比较快,毕竟这一段是充满病毒、细菌及废弃物的地方。

此外,一般认为食欲不振是胃不适的征兆。但事实上,主要是小肠衰弱的征兆。因为消化不良促使身体产生抗拒作用,为避免进一步损伤,而发出食欲不振的讯号

迷走神经系统胃肠的共同运作,构成人的情绪反应系统。这更容易使大脑将食欲不振的征兆,误解读为胃的单独反应。常言道「心情不好吃不下饭」,这个情境就是胃与小肠联合,对大脑发出「暂停」的讯号。由此观之,大、小肠的健康、快乐与否,会明显展现出人的情绪。老年人的忧郁倾向就跟肠道有关,与大脑或是认知无关。

●补充益生菌增加免疫力

补充益生菌,可以增强小肠的消化能力、降低发炎的机率,还能够增进肠内生产有机酸、降低肠道不平衡的酸碱值,也能够向共生坏菌抢食养分,以饿死坏菌。

益生菌定著于肠黏膜上皮且形成一道保护层,可产生抗菌物质,减少肠道寄生坏菌增殖与生存的机会。而这个保护层,可以防止肠道黏膜与组织细胞的癌化

共生益生菌会在大肠壁的黏膜细胞上头和外黏层浮游着,保护肠壁不让息肉增生。如果浮游的共生益生菌数量过多,会帮助原生益生菌共同维护着地盘,以减少寄生坏菌的存活空间。

另外,还会处理没消化的食糜,譬如从消化不完的碳水化合物中获得能量。共生益生菌也会让纤维素发酵,更可帮助人体吸收铁、钙等矿物质。这些作用,都有助于增进人体的免疫力。

(本文摘自《告别失智》/大块文化)

【作者简介】

林锦堂

智力健固研究工作坊主持人,台湾失智症协会会员。毕业于台北大学社会系,研究所为交通大学的高阶管理学硕士,并专研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大脑科学和组织理论的相互关系之领域,曾任龙华科技大学教职现任社区及大学教育推广中心各乐龄和老人议题讲师

《告别失智》/大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