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轻熟女走路变慢!恐是「动龄」、骨折、跌倒机率高

走路变慢、步距缩短了吗?小心健康发出警讯医疗科技日益进步、国人也越来越注重养生!随着高龄化社会来临,现代人注重「食疗」与「运动」!然殊不知,其实健康从小细节就可看到未来!

轻熟女性重视外在美,却常忽略内在的「动龄」保养。根据卫福部健保统计数字,国内女性骨折就诊人数连年攀升,104年已突破37万大关,较10年前攀升1.5倍之多,其中30岁以上女性更占了近9成之多。

中华民国骨松学会理事长吴至行吴至行医师提醒,与人体骨骼肌肉关节健康高度相关的行动力「动龄(行动力年龄)」,在30岁过后逐年递减。若发现与过去相比快速步行速度变慢或走路步伐距离缩短,都可能就是「动龄」异常的警讯! 尤其女性在进入更年期后受内分泌影响骨量流失加快,更需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

吴至行表示,虽然走路是很好的有氧运动,但该患者平日仅以逛街为运动,无论强度与频次皆无法达到建议标准,也没有搭配柔软度与肌力训练,对行动力的保养帮助不大。

吴至行医师指出,走路必须依靠神经、肌肉及骨骼系统共同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是人体行动能力(mobility)与平衡能力(balance)的结合表现。然而30岁开始随着年龄增加,受下肢骨骼、肌肉强度退化的影响,快速步行时的速度与步伐长度(步距)均呈现下滑趋势[2]。步行速度与步距的变化,可作为评估个人「动龄」的重要指标。根据过去研究显示,40岁后习惯性行走速度每10年降幅约10%,快走速度降幅最高更达近20%。

吴至行医师提醒,走路速度与步距等步态变化是预测跌倒风险的重要因子,而走路速度更是民众最容易观察的指标之一。根据统计,60岁以后的跌倒发生率约为35-40%,跌倒除了可能造成骨折等外在伤害,更可能降低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品质。国外研究显示,步行速度慢老年人,骨折机率较正常步行速度者高出2.5倍、跌倒机率高出5倍、住院机会高6倍、需要他人照料的机会更高出9倍之多。

吴至行医师指出,30-50岁健康轻熟女性的行走速度约为1.3-1.5公尺/秒,若步行速度低于0.8公尺/秒就更需要注意是行动力下滑发出的「动龄」警讯。如果民众想测量自身「动龄」现况,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计算穿越马路的时间。以常见的四线道马路为例,两侧距离约12公尺,如果需花费10秒以上才能走完,可能就有「动龄」异常的危机

预防「动龄」危机,吴至行医师表示,健走会是最简单上手的运动项目之一。过去研究显示,走路能增加髋骨骨密度。且结合有氧与负重特性的健走运动,不仅能帮助骨密度增加,对于心肺耐力、肌肉耐力、核心肌群肌力、平衡能力都有增进效果。在饮食营养部分,则建议每日摄取2杯具国家骨质保健健康认证的高钙牛奶,以达到日常建议摄取标准,帮助维持骨骼与关节的健康。

同时配合国际骨松学会所订定的「世界骨松日」,为了让民众更了解骨质疏松症以及「动龄」的重要性,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将在10月14日,于台北市公馆自来水园区举办「超敢动」健走活动,现场除了提供免费骨骼健康检测外更有高钙牛奶帮助民众进行营养补充,邀请民众共同以实际行动守护「动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