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港观盘-资金解放趋势已定 中国股市可期

众所瞩目的中国全国「两会」已落幕,会议重点持续强调地方落实「六保」任务,重点用于保基本民生、保基层运转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应对下半年不确定因素等。

受到疫情影响,中国第一季实际GDP增速下滑6.8%。中国政府将加大政府支出支撑就业和经济。包括新型基础设施、5G建设应用、推广新能源汽车等有效投资激发消费业态、促进产业升级。同时老旧社区改造规模将大幅增加,加速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持续发力

2020年财政发债规模预计专项债达人民币(下同)3.75兆元、特别国债1兆元、加上赤字3.76兆元,较2019年增加3.6兆元。除了新旧基建支持,另外也会降税减费,给予企业低息贷款,维持资金宽松等。

从总经面来看,中国官方5月制造业PMI由4月50.8略降至50.6;非制造业PMI由53.2升至53.6。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3.9%,也远超3月的下降1.1%,显见疫情对工业生产的影响正在逐步消解。5月工业增加值有望较4月继续改善,预计5月工业增加值达5%。

消费方面,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上年同期降7.5%,3月是降15.8%。根据工信部资料显示,截至5月18日,中国住宿餐饮业的复工率约为87%。整体中国经济活动已经从疫情中恢复,预期第二季中国GDP增速可望转正,第三、四季有望回到合理增长区间,全年GDP增速在2%~3%区间。

此外,中国政府持续加速资本市场改革,是观察近期中国股市重要催化剂。自2019年9月「深改十二条」正式发布,其中1~6条涉及到制度改革和资本市场开放,尤为受到市场关注。

按照目前进展,其中的注册制改革、再融资改革、分拆上市、资本市场开放以及新「证券法」的实施等已经正式落地。过去中国股市以金融、地产、石油占权重较大,但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转往科技半导体、消费升级、制造业升级、互联网资讯技术发展迈进,科创版的推出、注册制改革、融资放宽、强化财务造假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将有利成长股的发展。而因中国未来上市公司将大量涌出,对投资人选股能力要求将大幅提高。

另外中国政府也将引入长期资金,5月7日中国外汇局发布新规,明确简化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金管理要求,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金融市场。随着MSCI、富时罗素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A股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并不断增大权重,境外投资者对境内资产投资需求加码,取消额度限制后外资对境内资产的配置有望进一步加大。

整体而言,「两会」虽未设2020年经济成长目标,然强调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着力稳企业、保就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给予筹资管道的支持,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仍为主要方向。这预示着中国新经济产业除了具内生需求成长动能以外,也处于政策顺风

中美关系近期恶化,美国参议院通过立法限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美国商务部修改出口规则阻止华为取得使用美国技术的产品。然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基地,也是带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期而言,中国科技业有望将此危机转为契机,加速完善科技技术自主与产业链的完善,中美关系近期逐渐恶化或许增添了短期中国市场些许震荡,投资人可以利用大盘回档机会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