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高铁涨价自救 也躲不掉追债官司

文/田习

许多人一定很纳闷,明明从两年前开始,高铁营运就转亏为盈了,怎么股价还如鸡蛋水饺,闷坏了6万名小股东。现在,车票还要涨价近一成,这对股价有帮助吗?

答案是:没有帮助。

因为高铁票价和股价的演变,背后是两套不同的逻辑,却同样指向一个矛盾:高铁妾身未明,它忽而要依市场规则、民间企业决策,忽而担负公共任务、财务问题需要政府解决。

表面看,近两年高铁净利已由负转正,毛利率高达四成,未来营收可望持续成长,目前股价净值比仅约1.5倍,看起来很不错。可是,别忘了它到去年底还有累计亏损642亿元(今年依新会计准则编列后,为534亿元)!

运量被高估!实际搭载人次仅达一半

高铁投资人多年未曾领股利,就是因为累积亏损对高铁有如泰山压顶。因此,票价上涨带来的营收效益(一年约30亿元),对高铁财务而言「连杯水车薪都不够,」高铁发言人贾先德说。

而累积亏损的来源,就像一场数字游戏。不愿具名的高铁民股董事分析,当初政府提供高铁的运量预估为每日逾20万人次,结果通车至今的实际运量约只达半数,但政府因之前乐观的运量估计,推算出35年这个在国际上算很短的特许期。

折旧加速!年营收几乎被利息吃掉

于是,折旧也要在特许期满前摊提完,「变成加速折旧。」

这使得高铁营运前两年,营收共365亿元,但折旧加利息负担(部分利率高达8%)却高达697亿元,帐上几乎撑不下去,逼得政府陆续帮高铁拆除这两枚财务炸弹:折旧提列从直线法改为运量百分比法,报表上首年立即少了100亿元减项;债务则与银行团协商借新还旧、降低利率,每年利息也马上减半。

特别股到期!亏损没打销还得付股息

不过第三枚财务炸弹又袭来,这次却是政府自己埋的引信。

原来,高铁公司发行共计402亿元的特别股已陆续到期,股息累计到去年底共101亿元。由于累积亏损没打销,股息未发,但身为高铁大股东的官方财团法人航发会中技社却率先发难,打官司要求高铁支付股息。结果法院判决高铁须付息,引发其他特别股股东群起仿效。

未来数周,十几个特别股讨债官司、调解庭纷纷开打,「这个才是真正迫在眉睫的问题,」贾先德说,若特别股股东都来要求赎回本金、付息,财务危机就会引爆。

真要解决高铁财务,有两个模式可以参考。

两个争议解方延长特许或提前还资产

英法海底隧道:英法银行团以债作股,同时将特许期由55年延长为99年。这是台湾高铁公司目前最倾向的做法,不过银行团已经拒绝用债务换股票。

延长特许年限可减轻折旧压力,但交通部部长叶匡时表示,延长特许的前提是高铁要先减资、再增资,而他对高铁公司目前提出来的减资幅度不满意,「减得不够多,民众会觉得图利原始股东。」

高雄捷运:今年6月高雄市议会同意市府与高捷公司修改BOT合约,不待特许期满就提前把高捷机电资产还给市府,亦即将附于其上的债务也一同转给市府,解决了原本7月就要破产的危机。而减债一身轻的高捷公司,则以提高营运回馈金等措施回报。

高铁若走向类似高捷的切割资产与营运,则未来显然很好赚的营运部门,可考虑重新招标,让价高者得,以使公众获得最大回馈。

【 更多报导

 准博士生叹:念书半辈子,被爸妈嫌「不如考上公务员

赵藤雄:一坪250万很贵吗》有钱人告诉你:六大都会区房价要跌了

 超毒!神奇泡棉细菌都长不出来,你还用来洗碗

脸书营运长:我在Google学到这辈子最棒的生涯建议是...

 别误会了!医生没那么好赚,一笔一笔算给你听

精彩全文,详见《商业周刊》。※ 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