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中国医药市场将成台厂新契机

文/Smart智富杂志 萧非凡

看过电影《我不是药神》的人,一定对中国昂贵到难以负担的「专利药」,以及缺乏合格平价替代药物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虽然电影的时代背景是80年代,但时至今日,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并未完全排除。

不光是药物,包括医材保健食品等也一直存在相似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在于中国生技业的发展高度依赖政策规范,因此,中国生技产业的突破仅仅是近几年的事。

近年来,中国政策规范的调整逐渐加速,2017年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原CFDA)发布《仿制药质量疗效一致性评价品种分类指导意见》,让「学名药」有了审查与评价的基准。同年,为了遏制「透过微电商贩售健康食品」之乱象,再祭出《总局关于新保健食品注册执行资讯系统上线运行的通告》,2019年10月再推出《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预期不久的将来会再推出一致性评价规范。

中国医改除了政策规范之外,对于合格医药品的审批时程改革亦显得重要。从「44号文件」简化程序、加速创新药审批,到「50号文件」从宽认定境外新药的临床数据,预期上市时间至少可以加快2年,2018年完全执行按规定时限审批(编按:意指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审核)。

在NMPA的加速改革下,中国生技业已经出现展翅飞翔的动能。以新药为例,根据勤业众信统计,2018年NMPA核准了51项,2019年则达到128项,堪称进入黄金十年。

相较于中国生技业的蓬勃台湾的生技指数却在股市高档时还趴在地上。台湾上市柜生技股不是不好,而是历经几回的投机炒作与不当政策后,市场信心崩盘所致,再加上评价偏贵,因此,如果要挽救颓势,首要就是合理评价,其次是发掘市场出口,而笔者认为,中国市场就是一大契机,因为,中国已经是全球第2大的医药品市场。

笔者认为,药厂申请NMPA药证,在程序与文件上绝对不会比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复杂,一旦通过审批,所面临的国内竞争可望比美国和缓,而且市场地缘与性质相近,若是「学名药」或「生物相似药」甚至能避开原厂的缠讼,最重要的是,中国仍然有不少未被满足的市场,而台厂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也可以结合中国资金进行策略合作。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台湾生技厂在中国有所斩获,或是未来能取得商机。例如晟德(4123)旗下的澳优是中国最大配方羊奶粉品牌市占率62%,连续3年获利成长逾5成,表现优于中国品牌。

晟德旗下的丰华(6553)则是以益生菌占有中国市场一席之地;同属于保健食品的生展(8279),分别替云南白药与Weider代工,后者是进军中国的Costco协力厂商,中国保健食品商机仍然被看好。

学名药厂的南光(1752)、生达(1720)、莹硕生技(6677)等,都已经在中国布局多时,尤以针剂大厂南光将会是针剂一致性评价的受惠者。另外,晟德与中国一品红共同合资企业,将专攻极度缺乏的儿童专用药市场,而其旗下的东曜药业也有抗癌学名药即将在中国完成3期临床。

新药公司也积极在中国申请药证,例如:太景*-KY(4157)的抗生素注射剂。另外,已经签订授权未来可望赚取签约金与里程金(阶段性授权金),例如:顺药(6535)的长效型止痛剂宝龄富锦(1760)的肾脏病药也在中国进入3期临床试验

隐形眼镜向来为台厂的强项金可-KY(8406)旗下的海昌眼镜,在中国早有深厚的基础,占有25%的市场份额,未来隐形眼镜的市场渗透率仍然看升。

2018年,中国爆发「黑心疫苗事件」,如同毒奶粉事件的翻版,中国人民开始不信任本土的疫苗,形成极大的市场空缺,其中,流感疫苗的季节性施打率仍然远远落后全球平均水准,尤其被看好。目前国光生(4142)的流感疫苗已经进军中国市场,只是现有产能不足,必须等2021年新产能开出,才会见到明显贡献。

总之,台厂开发市场时不必舍近求远,若能搭上中国生技业成长的顺风车,必然带来业绩的挹注,从而提升至合理的股价评价,扭转当前生技类股疲弱的走势,甚至再创生技股荣景。(本文作者为中华金融人员暨投资人协会讲师)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Smart财经好读

★点兵25档营收高成长股,其中这间「疫苗厂」年成长逾25倍!★跟着成长股投资之父挑好股,股利收益增加222%!★艾蜜莉绩优股跌到「便宜价」就能买,但有4种股票再便宜我也不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