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会中大战三回合 政院通过修正「公债法」

记者周佩虹台北报导

北市「委屈」、台中市「愤怒」、高雄市台南市新北市「同意接受」的情况下,行政院会22日通过「公共债务法」修正草案,由于这次修法的核心考量就是「不提高举债上限」,债限基准也由国民生产毛额(GNP)改以国内生产毛额(GDP)计算;影响最大的台北市,可举债金额减少了1837亿。

财政次长曾铭宗。(图/ETtoday新闻资料照片)

这次修法重点,将现行中央及各地方政府所举借之1年以上公共债务未偿余额预算数,合计不得超过前3年度名目GNP平均数之48%(中央40%,地方合计 8%,其中北市3.6%、高市1.8%、县市2%、乡镇市0.6%),改按GDP计算,各级政府总债限为GDP之50%(中央41.2%,地方合计8.8%,直辖市 7.25%、县市1.43%、乡镇市0.12%)。

而在各都的债限分配上,则分别考量各都经济规模面积人口赋税状况不同,同时考量各都在财政上的努力,也就是在自筹财源上,取适当的比例,形成新的指标,同时兼顾各都特殊情况,也希望各都能在财政努力有更多的努力空间,从而提高自己的债限。

管中闵强调,改按GDP计算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在现今的国际环境中,各国对于举债造成财务危机都有深刻体会民间也有声浪担心政府财政负担持续增加,甚至有破表的可能,因此考量现有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核心考虑就是「债限不宜再提高」,只能在各地方政府间做适当的分配。

但若依修法草案试算,台北市未来可举债金额将从2692亿元骤减为855亿元,减少1837亿元,政务委员管中闵形察为「最委屈」,财政部也在院会中多次表达感谢支持;而台中市长胡志强虽未出席,却是由副市长徐中雄代表转达「失望、愤怒」之意;高雄市以为自己将减少137亿的举债空间,但财政部试算后确认,应是增加137亿。

与会者形容,出席的五都代表都积极表达意见、提出疑虑,而财政部、政委管中闵、国科会主委朱敬一则努力为法案辩护,「双方大战三回合」;管中闵强调,这次修法的核心考虑是不提高债限,「当然不可能大家都满意」,但内容提出地方债务预警机制、债务管控机制,以及强制还本,这都是本次修法的特别之处;也期待此法修正送到立院三读通过后,能让国家的财政更为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