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鱼的「肝脏」别吃! 专家:超过3KG恐维他命A中毒

▲大型鱼的「肝脏」别吃!专家:超过3KG恐维他命A中毒。(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记者严云岑台北报导

天然食物真的最安全吗?台湾生命科学会今(9)日举办「食品中微生物及天然毒素危害性记者会传授天然毒素食品攻防数。台湾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系黄登福教授表示,海洋生物中的天然毒素,以河鲀毒素及麻痹性贝毒最常见,而大型鱼类的维他命A浓度极高,若食用超过3公斤以上大型鱼类的肝脏,恐出现头痛、脑胀、呕吐等维他命A中毒症状

黄登福指出,含有河鲀毒素的生物并不只有河鲀,某些种类螺类贝类海星螃蟹章鱼青蛙蝾螈扁虫和海洋细菌等都含有河鲀毒素,透过食物链方式层层累积。而从历年台湾河鲀毒素中毒案例看来,主要引起河鲀食品中毒的原因包括渔品产销人员及社会大众鱼种欠缺辨识能力与原料处理过程的不当,如将肝脏、卵巢之毒素污染鱼肉

河鲀毒素属于神经毒素,且具有耐热性,即使加热也无法破坏毒素,2~3 mg的河鲀毒素就足以致人于死。河鲀毒素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症状,包括轻微头痛、恶心、呕吐,麻木或刺痛(包括口、舌及四肢)、头晕无力、具飘浮感、吞咽困难;严重个案甚至出现呼吸麻痹、低血压、心跳减慢等现象。

▲台湾生命科学会举办记者会。(图/台湾生命科学会提供)

麻痹性贝毒中毒是指民众误食含有巨蚌毒素或其他相关毒素的海洋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极猛烈的神经毒素,台湾以冬季最严重,好发于养殖池的贝类,因低温寒流,有毒的藻类大量繁殖,滤食性贝类以这些藻类为主食,毒素不会排出生物体外,民众摄食毒化的贝类就会引起神经性中毒。

麻痹性贝毒不易借由煮、炸、烤等烹调方式加以破坏,若不幸误食,约15分钟后口舌会先出现灼热与麻木刺痛感,随后蔓延至脸、颈、手臂脚指,30分钟后腕颈四肢末端麻痹,出现吞咽困难、语言障碍脑部官能障碍,以及全身肌肉感觉无力、运动失调并有飘浮感等神经传导障碍症状,最后可能因无力呼吸而导致心肺衰竭及缺氧致死。

▲天然毒素食物的攻防术。(图/台湾生命科学会提供)

除了上述2项毒素外,黄登福也提到,大型鱼类的维他命A浓度极高,摄取少量即有中毒的风险,症状如头痛、脑胀、呕吐,随后出现头部与四肢严重脱皮等。鱼类的体重与其肝脏重量、肝脏内维他命A含量呈正相关,故呼吁民众,避免食用超过3公斤以上大型鱼类的肝脏,以免引起维他命A过量导致中毒。

黄登福建议,若不确定食用的海鲜是否有毒,可先放入口中咀嚼,并在静待1~2分钟观察身体是否有出现麻痹、刺痛等反应,若有不适务必将口中食物吐掉。河鲀毒素的潜伏期一般在3小时内,目前无特殊药物可治疗,只能靠洗胃并给予活性碳减少毒素的吸收;麻痹性贝中毒处理方式是洗胃并施以人工呼吸,中毒后经24小时仍存活且无并发症的,通常愈后良好且无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