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式取栓」技术 争取脑中风急性治疗更多时间

台南市立安南医院神经外科张哲肇医师说,为改善中风病人的预后,「机械式取栓」技术,可争取脑中风急性治疗更多时间。(图/记者林悦翻摄,下同)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面对脑部血管阻塞的病人,若注射血栓溶解剂的疗效不佳或是无法施打,可能接着会发生严重脑水肿颅内压上升而意识昏迷等,严重者需要接受颅骨切除减压的开颅手术,甚至仍可能有生命危险,安南医院脑神经外科张哲肇医师说,为改善中风病人的预后,「机械式取栓」技术,可争取脑中风急性治疗更多时间。

脑中风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一大关键,是造成死亡与失能的主要因素,2017年卫生福利部统计数据中,虽然排名略降,「脑血管疾病」仍高居台湾人10大死因之第4名,中风防治有赖民众的早期发现与及早就医,因此台南市卫生局也推出了台语发音的「嘴歪臭奶呆、走路脚歪歪」这句口诀,帮助民众快速记忆与方便判断中风发生的可能主要症状。安南医院脑神经外科张哲肇医师说,「脑血管疾病」的病人除部分自发性脑出血外,仍以急性缺血性(梗塞性)脑中风为主要病因。急性缺血性脑中风在急性期治疗上,虽有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的治疗方式可以有机会改善预后,但此一治疗方式可应用的时间极为紧迫,仅能在发作后的3个小时内施打。病人到达医院时常常已逼近施打的时限,因此各急救责任医院无不为了抢救急性缺血性脑中风而设立许多紧急流程。目前台南市共有10家医院可进行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但即使是在时限内,施打血栓溶解剂仍有一些必须要考虑的风险禁忌症,并非所有病人在时效内即可施打,例如曾有过出血性脑中风的病史者、近3个月内接受过开颅或脊椎手术者、近3个月内有另一次缺血性脑中风者,或是有凝血功能障碍者,皆属于无法接受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的病人族群。张哲肇医师说,为增加可治疗的病人族群,改善中风病人的预后,许多临床试验不停的进行着。而近期最受瞩目的进展就是所谓的「机械式取栓」技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目前此类使用导管进行的相关技术统称为「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

2015年起,陆续发表在知名期刊的几个大型临床试验,显示以支架进行取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来打通大脑的大血管阻塞,可增加治疗成功的机率,改善病人的预后,而且也因为使用取栓支架打通后,还可降低严重脑水肿发生机率,也因而降低严重中风病人的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此一治疗技术将可接受治疗的时间,延长到中风发作后的6小时内,好消息是健保署也顺应国外最新的治疗建议,自2017年2月1日起将「机械式取栓」用的支架与抽吸导管纳入健保给付范围。不过,血管内治疗技术需要有具相关技术认证的执行医师,且医院亦必须有可进行特殊检查仪器设备,现今台南市也仅有安南医院、永康奇美医院、成大医院共3家医院能进行血管内治疗而已。张哲肇医师指出,目前「机械式取栓」的「血管内治疗」技术,在国外临床试验中亦进展到了部份病人可接受治疗的时间延长到16至24小时,也增加了许多发作时间超过6小时,如睡眠中发生中风病人,可以接受治疗的机会。目前此一部份虽未有健保给付,但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仍有改善预后与减低病情恶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