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不对劲不舒服却又查不出原因?! 医师: 小心老年忧郁症上身
▲刘育嘉医师指出,当长辈出现求医增加、不遵照医嘱服药、生活功能减损、社交退缩、认知功能退化…时,建议至身心科接受评估,及早发现与治疗可恢复原本功能。(图/记者林悦摄)
66岁陈女士,有糖尿病但有规则服药,退休后积极规划自己的生活,除照料家庭,也跟朋友固定聚会,参加才艺课程,惟约从两个月前开始,家人发现她好像提不起劲,常说身体不舒服,且精神恍惚,经住院检查竟发现她一个月没吃糖尿病的药,诊断罹患老年忧郁症,经药物治疗重拾活力。
台南市立医院刘育嘉医师指出,该患者变得不太参加原本安排的活动,表示身体不舒服想在家休息,过了1个月后,陈女士开始无法处理家务,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来,整天精神恍惚。家人带她就医,发现血糖指数飙高,建议住院治疗。进一步了解,发现患者1个月没吃糖尿病药,考量有忧郁症的可能,照会身心科评估。经评估确认个案罹患老年忧郁症,陈女士接受1个多月的抗忧郁药物治疗后,精神活力渐恢复原本状态,在家人的陪伴下也渐重拾原本的活动与兴趣。
刘育嘉医师表示,一般忧郁症患者会表现出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劲、食欲不振、失眠…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念头与企图。但老年忧郁症患者有时反而不会表达自己情绪低落,而是抱怨身体不适,如头晕、胸闷、心悸、疼痛…等,可能花很多的时间做各种的检查,却找不出病因,除了患者感到心灰意冷外,也让家属误认患者是想博得关注,因而延误治疗,造成家人关系恶化。
即使像陈女士退休后积极安排活动,仍可能因本身慢性病,以及老化引起生理功能退化与对死亡的焦虑,对于有完美主义特质的人会形成一种压力,尤其女性好发比例比男性高。
疾病和心理社会因素都会诱发老年忧郁症,如脑中风、失智症、巴金森氏症、慢性疼痛、视听障碍、行动不便…等身体疾病。而部分降血压药物、类固醇、鸦片类止痛药也可能引起忧郁症。另外,工作不如意或退休、亲朋好友过世、婚姻不协调、经济困难、子女独立离家生活…等因素也会诱发老年忧郁症。
治疗方式可分成心理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透过了解其心理社会因素,借由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治疗、家族治疗等方式,协助处理患者的负面想法与家庭功能失衡的问题。药物治疗主要以抗忧郁剂为主,短期使用安眠镇静药物为辅。忧郁情绪需要服用抗忧郁剂至少两至四周才渐有疗效,此时家人的陪伴与督促服药就格外重要,若对药物有任何问题,要与医师讨论,切勿随意停药。
刘育嘉医师建议,养成规律的有氧运动习惯,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戒烟与戒酒,减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风险,学习自己有兴趣的事物,培养宗教信仰,多与人接触如参与志工服务,都能预防老年忧郁症的发生与复发。当长辈出现求医增加、不遵照医嘱服药、生活功能减损、社交退缩、认知功能退化…时,建议至身心科接受评估,及早发现与治疗可恢复原本功能,也能够改善长者的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