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台湾大车队迎战Uber 净利创三年新高

台湾车队总经理李琼淑(右)、政大商学院副院长、政大EMBA执行长邱奕嘉(左)。(图/商业周刊摄影程思迪

采访整理曾如莹  摄影/程思迪

2013年,本土计程车龙头台湾大车队遇到共享汽车老大优步(Uber)的挑战,逼出转型危机感。透过转型,大车队去年净利年增5成,创下近3年新高,走出低潮。

一场优步大战,让台湾大车队省思:即便优步不来,迟早有一天其他大厂也会来台。然而,它不如外来者具有庞大的资金撑腰,可以打补贴战,这促成它更挖掘在地优势:深耕车主与消费者两种用户需求,然后打造生态系,把彼此绑得更深。

过去,我们在发展多元的新服务时,会以企业能力或市场规模去判断要做什么;现在,成功者是以用户体验为出发点去思考,比如,台湾大车队就是从乘客用车需求前后,逐步发展出酒后代驾与包车旅游等服务。

《商业周刊》邀请台湾大车队总经理李琼淑与政治大学EMBA执行长邱奕嘉,进行策略相对论,谈遇到新经济来袭,大车队的突围抉择。

平台,先帮司机赚钱贴广告、降月租、提升素质

邱奕嘉问(以下简称问):企业的过去与未来,其实是在同一条发展轴线上。先看一下过去,当年,台湾大车队切入计程车产业时,其实是以创新者之姿切入,你们如何变成第一大?

李琼淑答(以下简称答):在董事长林村田接手前,前面两任经营者,都面临亏损出场,因为台湾大车队是用卫星定位派车成本高出传统车行。

他接手时认为,如果只跟司机抽成收钱,这个事业是做不成功的,他得用平台观念来经营车队,车队要先帮司机赚钱,不是从司机口袋一直拿钱。

他做了两个颠覆。第一,张贴车身广告;第二,降低司机月租费门槛,一个月仅收1500元(过去收取3000元),每派出一个任务收10元媒合费用。过去消费者用电话叫车,车队要付20元给电信商,因为他出身通信界,熟知业界规则,他搜集各家电信商比价,把叫车专线改为55688,由客人付钱,车队跟电信商各分获利。这样,整个收入结构不一样,过去,车队全部收入来自司机,现在有广告与电信收入。

问:这是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埋单的概念。平台策略经营,最先遇到的挑战就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司机人数上来了,你们怎么发展乘客端?

答:其实,司机要的还是更多的叫车数,当时,我们积极开发企业会员及高铁排班,车队很早就引进队员管理,我们请司机去管理司机,让他的服务品质、态度是好的,服务不好就退队。很多企业客户因为司机素质好,愿意跟我们合作

但是,车队相对要付出庞大的现金流,因为企业跟车队是月结,但是司机服务完马上可以从车队拿到钱,所以每个月都要准备至少4、5000万元的现金流支应。

抗外敌,打开团队眼界更冲破非现金支付上线障碍

问:车队用各种服务绑住司机,平台模式只要达到某个经济规模,获利就会倍数成长,但是2013年新竞争者优步来台,对你们的影响是什么?你们如何因应?

答:2015年,优步确实对我们开始有影响,我们发觉叫车进线数停滞了,但是我们所有的服务与收入,都是来自司机,如果乘客被瓜分,第一个影响的就是媒合收入,这是最大危机。

危机也是转机,在公部门,我们就极力抗争,所以政府就把优步列管纳税。今天看来,(优步的威胁)也不是坏事,让我们整个团队开了眼界,不再只是台湾local(本土)公司。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世界级庞然大物,第一件事,我们就把App弄得更好;还有因为优步的关系,非现金支付这件事情,才真正推动(编按:过去车队司机宁可收现金,不愿乘客刷卡支付)。

目前,非现金支付金额已经占比(车资)两成,甚至高于一些超商的非现金支付比率(编按:超商约10%至15%),我们帮司机做了一张队员卡(存放多元支付来的车资),这等于是司机的虚拟钱包。司机最基本的花费就是加油钱,车队就跟加油站谈,让司机可以拿着虚拟钱包去加油,车队再跟加油站月结,借由导客过去,车队还有媒合费用,这等于是新收入。

另外,我们也一直在发展(给司机的)汽车维修、卖车租车服务,降低司机的养车成本,创造竞争的差异(编按:让司机想留在车队)。

拚转型,解乘客痛点速推机场接送、陪病看诊

问:车队陆续做了旅游、汽车维修、家庭修缮甚至洗衣的服务,有些成功、有些失败。你们怎么取决要开展哪些服务,该先服务司机还是乘客?

答:前期,我们的商业模式都绕在司机端,建立司机的生态系,使得司机走不掉。后来,我们也想开始往乘客端走,像是做台湾大装修,或者在车上蚬精与CD等产品。

当时想法很简单,司机加入车队之前,可能有一技之长,(我们)想媒合居家维修,让司机在空车期有收入。这想法错在两点,第一、这是跟原本服务互斥的,司机去装修就不能开车了;第二、装潢完之后,售后服务保固的问题很多,这不是我们的专业,也没有整合资源进来,后来就把这个事业给停掉了。

至于卖东西,后来发现如果司机在车上推销,会让乘客在整个乘车过程不是很舒适,所以就改成放MID(车上多媒体)销售。

我们也有做得成功的服务,(政府)开放陆客来台时,我们成立台湾大旅游,辅导司机考导游证照,然后教他外语,帮他接外国客人,这个就跟原本的服务很相关。后来,我们又继续发展机场接送机与陪病看诊服务。

现在,媒合服务仅占营收3成,另外7成都是新长出来的收入。

若政府没管制Uber……会很辛苦,但不做正面竞争

问:传统谈相关多角化会比非相关多角化来得容易成功,这句话没有错,「相关」在旧经济指的是企业的能耐或产品服务相关,现在讲的「相关」是跟「用户体验」的相关,你们是将用户体验,更细分市场一段一段做进去。但我也直问,若优步没受到管束,大车队还可以持续成长吗?

答:假设,当时政府没出手,我们会很辛苦。但是,我不会跟它正面竞争,车队的资本额很小,做不起补贴,我的立足点是在地优势,就像上述的服务,我也体会到,走了优步后,难道滴滴不会来吗?Grab(东南亚共乘巨头)不会进来吗?

世界变化太大,未来,我希望把客人跟自己绑得更深。

我们现在要跨入乘客端去创造新生态系。若要跨入乘客端,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行动支付,现在有10万人用信用卡绑定车队的App。假设,他愿意拿着车队App到车队合作商家去消费,我回馈给他搭车金,他就更愿意搭车队的车子。

车队已经成立一个大数据单位,专门在分析客人的形貌,将生活大管家里面的居家清洁与洗衣服务,都推播给需要的顾客,这些服务(我)也不用自己来,可以孵化适合的新创企业来做。我现在在做的就是,用流量去创造一个生态系,虽然挑战很多,不过,我对未来很有信心。

名师点评:新经济时代,拚核心能耐不如专注用户

相较于对手花大钱补贴,台湾大车队的对应之道,是把资源放在司机端,完善司机最需要的汽车维修、生活福利社与汽车买卖租赁等,降低司机的总体交易成本,搭建司机端的生态链,以长出更多新收入。

若是优步没受到管束,车队是否会倒?我认为,它的乘车媒合收入确实会受到优步影响,但,正因为拥有多重收入,使得它仍有成长空间,不至于倒闭。

现在,台湾大车队逐步跨入乘客端的服务,先从乘客的各类交通需求出发,未来还计划跨入乘客的生活服务产业。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成长策略,必须从专注核心能耐,转移到专注用户本身,因为核心能耐可以借力使力获得,但专注用户才能赢得忠诚度。

不过,专注用户有最关键3件事:首先,企业要了解到底要抓什么用户;再者,切入新业务的过程又不能让原本用户体验变差;最后,想借力使力时,还得思考哪些能耐必须自有,哪些必须借力使力,挑战极大,却是不得不走的一条路。

【延伸阅读】

他出书,没半个人敢写序!前台大法律系教授,揭「掏空台湾」的幕后元凶

瑞典夏天全民放假一个月的启示:一个国家不会因为人民像工蚁不断工作,变得更有竞争力

未婚妻变心、冲动辞工作、兼差缴房贷...37岁超商店员:当年跟着炒股,我怕了

薪水越低小人物,看起来越忙碌!许多人无法成功,因为把时间花在「不够喜欢」的人事物

吃饭速度超快、把饮料当水喝...20多岁就得胃癌!肿瘤名医:少吃4种食物防胃癌

※更多报导,详见《商业周刊》1601期。※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刊载,未经同意禁止转载。资料来源:台湾大车队 整理:曾如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