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件油条、5件海蜇皮超标!消基会公布食品含铝检验报告

消基会发现4件油条残留量超过草案标准。(图/记者曾婉婷摄,下同)

消费中心综合报导

消基会今(6日)公布2017年度食品含铝检验报告,从27件样品中发现有11件样品的铝残留量超过草案标准,分别是2件烘焙食品超过40 mg/kg;4件油条介于351~1,000毫克/公斤之间;另有5件海蜇皮介于601~2,000 毫克/公斤之间。

早餐烧饼油条马来糕、午晚餐小菜海带及凉拌海蜇皮等,都是许多消费者相当喜爱的食物。而这些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使用到「明矾硫酸铝钾)」或「发粉」,也就是所谓的「膨胀剂」,特别是含铝的膨胀剂,因膨发效果相当好、气孔较为细腻,所以广泛用于食品加工上。

国内食药署「膨胀剂」则参考「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限量规格标准」的规范,为「本品可于各类食品中视实际需要适量使用」,而中国大陆针对除了「海蜇」铝残留量须小于500毫克/公斤以外,其他如烘焙、油炸面食品和面糊等铝残留量须低于100毫克/公斤。

虽食药署于2014年4月首次预告修正「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限量暨规格标准-膨胀剂」,包括钾(钠、铵)明矾的使用范围及限量;及2016年1月再次预告修正,新增「本品可使用于腌渍蔬菜加工品用量以铝残留量计为200 mg/kg以下」的使用范围及限量,但迄今仍未公告实施。

因此,消基会特别针对曾经抽验铝含量较高的食品再度进行抽检,让消费者选购时做为参考;而这次采样于台北市新北市中式早餐店、零售店杂粮行及夜市等购买,共计购得27件样品,其中有4件为包装食品,其余皆为即时食品和生鲜食品

经检测结果,消基会发现糕饼类如松饼、马来糕、其他烘焙食品和海带,铝残留量都低于150毫克/公斤以下,但油条及海蜇皮铝的残留量还是明显偏高,11件中就有9件样品超过500毫克/公斤以上,其中6件油条中更是有4件超过350毫克/公斤以上。

消基会指出,食药署曾于2014年部授食字第1031300683号函预告将「食品添加剂-膨胀剂」修定为:「软体类、甲壳类棘皮水产加工品、海带,铝残留量应为500 mg/kg以下;油条、油炸面衣等膨胀食品及发糕、马来糕、松饼、司康等松糕食品,铝残留量应低于300 mg/kg以下,其他糕饼产品,铝残留量为40 mg/kg以下。」不过,检视本次的样品,有5件海蜇皮类已经超过500 mg/kg,油条样品则有4件含量介于351〜1,000 mg/kg,2件烘焙食品超过40 mg/kg,共计11件食品的铝残留量超过草案标准。

消基会表示,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之食品添加物专家委员会(JECFA)2011年之风险评估每公斤人体体重每周摄取的含铝化合物不得超过2毫克(mg),即一名50公斤体重的人,每周摄取的铝应低于100毫克,才不会导致铝的蓄积而损害健康。若以一根50公克的油条来估算,只要一星期内摄取超过4根油条,就会超过每周的可容忍量。

对此,消基会再次呼吁食药署,基于保障消费者「食」的「安心」,应尽速公告实施,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