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维他命v.s天然哪个好?「锭状、胶囊」别傻傻吃!
文/蔡正亮
什么是「合成维他命」?顾名思义,就是透过人工及化学合成或其他加工制程(如微生物发酵、萃取或纯化等),以人为特定方式被制造出来的成分,广义上,我们都可以说这是「合成维他命」。那要怎么分辨呢?
在产品制造的起始点,「合成维他命」以单一配方形式存在,之后食品业者再将众多的「单一维他命」全数集合起来,或者只针对特定几个项目(如维他命B群),添加在锭状、胶囊状食品中,以方便消费者吞食;同样的,也有以粉状存在或添加在液状的食品。
简单来说,请大家拿到一项产品时,首先看「食品成分」,在台湾,「合成维他命」都以「食品添加物」的「营养添加剂」来管理,因此,成分标示上会个别列出,如「硝酸硫胺明」(维他命B1)、「盐酸吡哆辛」(维他命B6)、「叶酸」、「浓缩d-α-生育醇」(维他命E)等。
那什么又是「天然维他命」呢?广义上,即维他命存在天然的食物本身,包括植物性及动物性食品,通常不会以「胶囊」、「锭状」食品存在,也不会放在一般架上。
一般的日常饮食,就含有「天然维他命」,如一碗糙米饭,就含有天然维他命B1;一匙沙拉油,就含有天然的维他命E及K;一个蛋黄,就含有天然的维他命D;一杯低脂牛奶,就含有天然的维他命B2;一杯煮熟的芦笋,就含有天然的叶酸。
「合成维他命」是为了模仿「天然维他命」的结构而被制造出来,两者结构相似性极高,以生物化学角度来看,维他命进入人体后,会转变成一致的「活化形式」(例如:肝脏会将维他命进行磷酸化作用),这时的维他命才具有活性,可以参与体内各种的生化反应。因此不论来源为何(合成或天然),它们的化学结构几乎一样,都可以发挥相同的生理功能。
「合成」与「天然」的维他命,在化学结构上是相似的,没有差异性。目前未有科学证据指出哪一种比较好,因为两者进入人体,都可以发挥相同的营养生理功能。
以健康效益来说,「天然维他命」因为来自天然食物,如来自蔬菜水果或者全谷类及坚果种子等,因此能提供各种抗氧化的「植化素」及改善血脂与血糖的「膳食纤维」,整体来说,「天然维他命」的营养附加价值是「合成维他命」所无法比拟。
只有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族群(如全素者或者脂肪吸收不良者等),建议可以适当补充「维他命或矿物质」的补充剂。主要考量原因是,某些维他命只出现在动物性食品,如维他命B12,全素者需适当摄取膳食补充品,才能避免营养素缺乏。而脂肪吸收不良者容易缺乏脂溶性维他命A、D、E、K,适当使用膳食补充品,可以弥补饮食的吸收不足,避免短期内营养素缺乏,其实反而是有利于健康的。
★你可以这样做
一般健康成人,透过摄取多样化的均衡饮食,来补充天然的维他命是最理想的方式。多样化均衡饮食包含:大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类、坚果种子、豆类、非热带种子(不包括椰子油、棕榈油)的植物油、适当的低脂乳制品、适当的家禽瘦肉与海鲜类(包括每周至少2份去皮去内脏的深海鱼)。可以确保摄取足够的维他命、矿物质及植化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