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全球计程车行都怕的App
文/颜雅娟
一家来自矽谷的新创公司,靠着一款App改变了全美出租车产业,这家公司让Google、亚马逊掏钱投资,更让最新一期的《彭博商业周刊》以封面故事撰文介绍。它是让不少政商名流大为赞赏、却也让为数众多计程车业者惧怕的──Uber。
成立不到四年的Uber,创办人兼执行长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只有三十七岁;但《彭博商业周刊》形容它是「智慧型手机时代最令人爱恨交织的新创公司」,用户喜爱它的可靠和迅速,却也激怒传统计程车司机。
去年八月,Uber完成最新一轮三.○七亿美元的融资,让这家公司的目前估值已接近三十五亿美元;过去三年多来,Uber的「黑头车」开进全球逾七十个城市,外界估计光是去年一整年,全球营收便冲破十亿美元。
只要在智慧型手机下载Uber,连结信用卡资料后,使用者只要在想叫车时,点一下图示,一辆黑色宾士车就会在五分钟之内开到使用者面前。特别的是,Uber司机会在乘客上下车时帮忙开门,车上备有瓶装水;在抵达目的地的那一瞬间,Uber会自动从信用卡扣款,乘客完全不必掏钱包。就像Uber台湾区总经理顾立楷所说:「Uber提供一个美好的搭车经验,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
说起Uber能在全球不同城市引领风骚,顾立楷点出:「交通不便,是每一个大城市都会遇到的痛点。」在台北市,每天大约有一百万辆次的计程车,「市场一定在,只要抓住这块饼很小的一部分,我们就能获利。」顾立楷自信地说,根据Uber过去几年在全球各城市推广的经验,在任何城市营运超过一年,就能达到稳定获利。
然而,叫车App在台湾不是什么新鲜事,大家也都非常习惯在街上拦「小黄」;这样特殊的市场生态,让Uber在一三年八月进入台湾时,踢到一块大铁板,「费用过高,几乎是每个使用者共同的抱怨。」顾立楷不讳言。
很快的,Uber在八月底做出调降费用的决策,把与计程车价差从原本的二.二倍缩小至一.五倍,「调降后,每日使用人数成长了两到三倍。」顾立楷说。
有了使用者口碑与人流,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更多的优质司机与「黑头车」。在台湾,Uber的作法是与当地车行合作,拆帐比例约二比八。「我们提供的就是一个服务平台,车和司机都还是由车行负责,但我们会事先面试、筛选。」
在卡拉尼克眼中,Uber与一般的计程车行不一样,「多数的计程车行不重视客户服务,因为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是把车借给司机。」但Uber更重视的是使用者体验。Uber设有评分机制,乘客可以帮司机评分(一到五颗星)。「以美国为例,只要是星等落在最后三%到五%的司机,就会被淘汰。」靠着每一位乘客的严格把关,确保Uber司机的服务品质。
发车快速 未来可配送包裹与外卖
此外,在Uber庞大的组织里,每周各个城市的总经理都会一起举行视讯会议,看在过去曾自行创业的顾立楷眼里:「当你有全球几十个城市的成功或失败案例参考,对现下业务推广是有很大帮助的。」这让Uber在台湾推出不到一年,使用人数每个月都有三○%的成长,光是去年西洋情人节一天,就吸引了上千人预约叫车。
不仅Uber大捞交通商机,把镜头拉到对岸的中国,今年春节,中国两大叫车App「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补贴活动。
这场叫车补贴战,让背后金主腾讯与阿里巴巴共计烧掉了人民币七亿元,表面看,似乎是两大巨头失去理智的意气之争;但看在行家眼里,这正是两大网路巨头想率先夺得网路线下,这块无比肥美商机的指标性战役。
一夕之间,全球的计程车大战就此开打。究竟叫车服务大饼能有多大?就像卡拉尼克时常对外说:「一旦能在五分钟内派来一辆汽车,便可在五分钟内送来更多其他东西。」在去年情人节当天,Uber就在美国实验配送鲜花的服务;未来,卡拉尼克誓言要在全球城市建立密集的Uber汽车网路,并利用这个网路配送包裹和外卖。
曾在早期投资Uber的风险投资家皮思瓦(Shervin Pishevar)这么说:「他(卡拉尼克)是一名帝国创造者,他一心想改变世界。」不过卡拉尼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给客户方便,然后潮!」看来,全球的传统计程车业可得绷紧神经,不然一不小心,就会被行动网路的浪潮淘汰…【全文请见今周刊897期 】(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资料来源:今周刊897期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