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改建】胡伟良/台北市将沦为老、丑、贵的危险都会城市?

北市老屋居多。(图/记者汤兴汉摄)

胡伟良/品嘉建设关系企业创办人,着有《胡伟良的房产世界》。

现在的台北市是一个结构安全度差的城市

根据内政部的统计资料,104年第三季全国房屋共有8,340,018栋,其中台北市共有885,789 栋,30年以上屋龄542,882栋,40年以上的则有203,899栋,921 以后盖的住宅则只有128,091栋。如果将1999年921地震后盖的房屋视为结构上比较安全的房子,那么台北市只有14.55%的房子是属于结构上相对比较安全的房子。

台北市的平均屋龄达33.9年,老屋比例全国最高,30年以上的老屋有89.4万户,占了全台房屋总量的67%,40年以上的老屋也占了23%,这些老屋都是没有依照适当、安全的法规盖出来的建筑成品,其中绝大部分都无法抵抗六级以上地震的肆虐。

房屋供给少让房价居高不下

因为台北市可建的素地已经非常稀少,以致于每年推出的新建案和新屋数量都相当有限,供给少了,需要却不减,当然房价只有往上涨而难以下跌,这是简单的市场经济学,但是那些主政或辅佐的学者专家却丝毫不懂,没有一点市场观念,因此也不知道在民主经济社会,降低房价只能凭借增加供给、减少需求的市场手段。毕竟光靠经验、常识、逻辑是无法有效治国的。

北市早期多公寓容积率过高

台北市是个老城,发展和开发的较早,而早期的住宅区兴建是没有容积率管制的,直到82年起才全面实施容积率管制,也就是25年屋龄以上的房子都是建蔽率时期盖的房子,也就是从最早期的2、3层的高度,到60年代之后大量兴建4层楼公寓,再到5层楼公寓,70年代后期流行6楼以上的华厦

台北市早期的公寓建筑容积率较高,加上违建后其容积率大多大于300%。

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到,台北市住宅区(住3土地)的老房子容积率都高于当前的法定容积(225%)且违建充斥,其已存在的现有容积很多都已接近300%。只因为这些老旧建筑物通常高度不高(5楼或以下),但建筑物所占基地的比例却很高(60~80%,远远高过法定容积的45%),所以其实际容积都在240%(60%*4)、280%(70%*4)、甚至350%(70%*5),再加上空地违建、屋顶加盖,以致于其现存的真实容积大多超过300%。

提高容积率会影响生活品质?

一些地政、都计学者以「提高容积率会影响生活品质」做为限缩容积率的理由站不住脚。

所谓提高容积率会影响生活品质的说法,一直是老掉牙且随着时代变迁、早已经不起考验的老学究谬论。这些学者专家提到,増加容积率(225%提高到300%)会导致公共设施不足(却不知道当前因为少子化,学校已过剩)、会造成交通拥塞(却忘了现在大家都借助捷运在通勤,而少开车?)、公园绿地会变少(却不知道家户人口数已大幅减少,所以土地上的人口密度不一定会增加);更重要的是住3的法定容积提高到300%,也未必比现在的现存容积加违建来得高,因此如上的论述真的只是用来唬人、骗自己的谬论。

更何况,当前的老房现况是盖的满(空地很少,甚至少量的空地还被违建填满,与依新法规完成的建筑相比,虽然新建筑盖的较高,但建筑覆盖面积上限(建蔽率)只有45%,其余必须绿化及留设空地,何者的生活品质较优自是不言可喻。新加坡、香港、东京等都会区的高容积率都说明了「提高容积率会影响生活品质」的站不住脚。

我不知道这些学者专家是不是因为养尊处优,住在豪宅大院,所以不清楚台北市的公寓、透天鲜有不违建的现况。或是他们活在象牙塔内,或像鸵鸟般的把头埋在沙堆里,对已存在的真实情况完全视而不见。这些人永远不注意、不理会外界或别人的说法、看法、和环境的变化。所以他们大多孤荒自赏,不食人间烟火

老屋改建成功的关键因素

多年的老屋改建实务经验告诉我,老屋改建成功的两个关键因素在:一定的房价水准、300%以上的法定容积率。台北市具有全国最高的房价水平,但是纵然如此,想要让住户能够在改建后换回原来的室内面积,在容积奖励30%以上时可能仍要到达100万元以上的房价水平,这也使得建商在改建后朝高房价去做规划。

另一个影响老屋改建成功的关键因素则是:还有余裕的容积可以溢注容积奖励的不足部分,让原住户可以在改建后分回(或接近)原居住面积。当然有些人会认为这是原住户的不劳而获,确实,但在考量当前台北市丑陋的都会景观、昂贵而「居高难下」的房价、和极不安全的居宅环境,让这些老屋的屋主(通常也是老人)限时性(有时程限制)的获得一些利益,也是我们当下经济环境不振下的一个可能的选择。

调整北市住三容积率是促进加速改建的正解和大补丸

笔者从事老屋改建多年,对改建所遭遇的困难知之甚详,也深切的体认到问题之所在,老旧房屋的屋主中存有贪婪之心的固然不在少数,但有更多的案例却是因为改建后,在扣除改建费用(拆迁费用、租金、兴建费用)后,住户可分回的室内面积大幅缩小所致,再加上改建后面临的房屋税大幅爆增,每月要缴纳的大楼管理费用都让很多想改建但(财务)能力不足的民众打退堂豉。以文林苑为例,都更前的房屋税约仅二、三千元,都更后却遽增至五至六万元。虽然都更后房屋税可以打折,但其金额还是大幅增加,对一些住在老旧房屋的已退休民众而言,这些都是阻碍民众改建的阻力。

推动老屋改建除了带动营建业的发展外,也可以借此活络经济,除此之外,因为大量的老屋改建更有助于降房价、降房租,由此释出大量的资金来增加民众的消费能力,这也是我们当前最需要的经济大补丸。

热门文章》►给首购族三大攻略:买房要「保值增值」►28~38岁10个转变「正在发生」 你跟上了吗?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本文授权转载自「台湾商务平台」,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