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拌食物别买!不想吞细菌…营养师「9大实用建议」防中毒:严重恐死亡

营养师提醒,气温飙高放置在常温环境的凉拌食物尽量别买。(示意图资料照)

记者李佳蓉综合报导

气温狂飙炎夏日食物保存很重要,别让美食变质吃坏肚子卫福部南投医院营养师蔡玉思提醒,不管是便当、正餐或是蛋糕饮料等点心,都要留意卫生及保存问题,避免细菌滋生,甚至食物中毒,并提出9点建议「别把细菌吃下肚」。

依据食药署资料指出,常造成食品中毒的主要致病菌肠炎弧菌沙门杆菌病原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杆菌、霍乱弧菌肉毒杆菌等。常见的食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恶心、呕吐、腹痛、发烧、头痛及虚弱等,有时候伴随血便或脓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症状都会同时发生。蔡玉思指出,患者年龄个人健康状况、引起食品中毒的致病原因种类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品等因素,均会影响中毒症状及其严重程度抵抗力特别弱的人症状会较严重,甚至可能会因为食品中毒而死亡。一般食品中毒的症状通常会持续1天或2天,有些会持续1周到10天。

▲食物中毒可能引发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示意图/记者李佳蓉摄)

蔡玉思提出9点建议,让民众在炎夏中避免把细菌吃下肚。

1.食物尽量不要放在室温下超过2小时,放冰箱时也要注意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

2.维持良好卫生环境。

3.食物冷藏及冷冻环境都应维持干净且定期清洁。

4.食物冷藏时应将熟食放于最上层,生食放于下层,以避免交叉污染。

5.尽量不要买凉拌食物、加工后放置较长时间的食物。

6.剩的食物一定要即时放入冰箱保存,高温加热后再食用

7.食品买回来后应该尽快烹调,生的食品原料越快处理越好,熟食也要赶快食用。

8.确保烹调的海产食物须经过100℃煮沸充分加热避免生食。

9.煮熟的食物必须保存于够高的温度(高于60℃),否则即须迅速冷藏至5℃以下,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