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周刊/戴胜益接班人考验:海外13年止败
文/郭子苓▲新加坡舒果多了英文菜单,预估单店月营收可达新台币720万元,与台湾舒果相差不远。 (摄影者.郭子苓)
5月27日,王品舒果的海外首店正式开幕。这一战,被王品视为「国际化元年」的序曲,至关重要。但是,在主持人中、英文夹杂的介绍中,站上舞台的,却不是意料中的王品董事长戴胜益,而是副董事长王国雄。
「这么重要的场合,应该是要董事长亲自来的,」王国雄腼腆笑说。原来两天前,戴胜益因家中急事,临时取消新加坡行程。不过,据了解,戴胜益已向内部公布退休时程,将在2018年、他65岁时卸任,并由现年54岁的王国雄接任。
交棒前夕,其实戴胜益还有一个未了的愿望,就是王品集团国际化。谈到海外,从美国的牛排馆Porterhouse Bistro、中国丰滑火锅,再到泰国陶板屋,不只称不上成功,更让王品惨赔数亿,一直是戴胜益心中的痛。
身为国内餐饮集团龙头的新掌门人,王国雄接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攻下海外市场,最快在2016年达成王品海外营收占比超过国内的目标。目前,海外含中国营收占比已达38%。这项目标,外人听来容易,但从王品的企业史看来,却是要终结超过13年的海外失败纪录的一役。
在海外缴的惨痛学费,也终于让其找出新的输出模式:与当地合作对象合资成立公司,由对方持股70%、王品30%。无论是新加坡舒果,或下一站与熊猫快餐合作的美国市场,都将循此模式。
「这是很微妙的比例,6:4太接近,对方会觉得我付出这么多、赚得却和你差不多,容易『摆烂』;5:5不知道该听谁的;若王品只占一、两成又太少,无法达制衡作用。」
「7:3让双方都能有最适当的满足感,」王国雄说。这个黄金比例是从一次次失败中领悟,也让王品充满了信心。
而从新加坡舒果的成立,外界也得以一窥戴胜益心中最理想的海外输出模式:走进开幕前的舒果,服务员在舒果中港店店长黄韵璇严厉的口令下,正贴壁训练站姿,或端着苹果、矿泉水罐训练端盘和鞠躬角度。
餐桌上,是和台湾舒果相同的餐具,汤里的南瓜丁遵循2.5平方公分的标准大小,前菜的水莲更是早上才从台北搭飞机落地。就连填意见表的原子笔,都是委托王品的供应商制作,印上新加坡餐厅地址后从台湾运来。
但是走进厨房,还是能看出王品为在地化,不得不妥协的地方。在台湾,不设中央厨房、坚持现点现做的王品,厨房面积多在25坪以上,但在星国,因租金是台湾的三至四倍,为维持获利,新加坡舒果将厨房坪数压至9坪。食材处理则交由合作方、当地最大中餐集团莆田的中央厨房进行。
此外,莆田也正研拟推出仅五道菜的午间套餐,并将饭菜分量缩减至台湾版的70%。可以看出,虽持股是7:3,但呈现形式更像是70%移植,30%调整。
同业分析,虽然新加坡舒果是王品征战海外的试金石,但是否有参考价值,还须验证。因莆田年营收仅新台币6亿6千万元,不到王品的二十分之一,后者自然容易主导。但面对下一个合作对象,营收规模足足是王品逾3.5倍的熊猫快餐,仅25%至30%的股份,很可能埋下王品谈判的劣势。
看来,王品重新挥军海外市场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极富戴胜益个人色彩的王品集团是否能「无痛接班」,交棒到王国雄手上,海外一役将是关键。
【 更多报导 】
「钱赚少,不敢结婚」这句话印证你未来只会越来越穷
「主管不疼、老板不爱」,12星座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