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看得见的手」与「买不到的口罩」

▲2月6日起,口罩将改为由药局实名制贩售,每人7天限购两片。(图/记者汤兴汉摄)

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及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

「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武汉肺炎)至今,虽说台湾的疫情目前几乎都是外来者,尚在控制当中,然为什么民众就是买不到医疗用口罩?想必很多人一定有这个疑问。我的答案就是政府引导恐慌性需求与管制分配效率下,这两个因素彼此影响所造成的问题。

在政府接管、厂商加班生产、部队支援生产口罩后,口罩究竟到哪去了?事实上我也跑了好几家超商与药局,门口一律贴着口罩已售罄,再透过网友自设的「超商口罩现况回报」确认之后,我方才明了一件事,打着分配正义的口罩,每人每次限购三个,正是出现了管制分配不效率。

于是乎,在2月6日起,再度改为实名制购买,每人7天内限购2片,不就坐实了之前分配正义下的不效率吗?而实名制就会让民众买得到口罩而不恐慌吗?答案恐怕与预期再度相反!

▲尽管政府保证口罩供货无虞,但各地口罩缺货情况依旧没有改善,药局内还是有不少买不到的口罩的民众。(图/记者汤兴汉摄)

市场管制反让市场失去弹性

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正是资本市场中的资源分配效率。如果厂商知道口罩的需求大增,绝对会大开生产线,想办法用最高的效率,将最大量的口罩销往市场。因为有钱赚,所以效率很高,这正是经济学「看不见的手」,价格机能将资源进行最有效率的分配。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因商人有足够的诱因而将资金留在国内,导致国内资本增加,并在无意中强化了国防力量,这对社会大众有利,但不是商人的本意。所以,套亚当‧斯密的思路而言,厂商逮到机会大卖口罩,让大家有口罩可戴,他也赚了一笔机会财,让防疫效果提高,绝对不是厂商为了「防疫大义」,而是为了「赚钱」这件事。

如果,政府管制口罩的售价,不管是现在的6元,还是以前的8元,以及实名制之后的5元,官方的说法都是「市场机制」或「价格机能」,如果亚当‧斯密地下有知,恐怕会感叹世人对「看不见的手」的误解,又多了一项全新的诠释。所以,政府将医疗口罩市场管制,不就是以「看得见的手」管制口罩的供需,失去了市场的弹性与效率之后,结果却让民众「看不见口罩」吗?

至于为何民众会觉得口罩的管制价格过高,简单的道理来自于民众把单价锚定」在盒装,亦就代表民众大多是购买盒装口罩备用,需求弹性高(会比价),单价当然低。而便利商店的口罩是零售,因便利需求,需求弹性低,价格高是通路特色,民众亦不会太在意。

于是乎,当零售口罩的管制价格定在8元、6元或5元时,因锚定的参考价格是盒装,感受到贵是当然的。所以,把两个不同的市场放在一起比较,就如同台语讲的「竹篙菜刀」!

▲不只是口罩,75%酒精、酒精棉片也有许多民众排队购买。(图/记者蔡玟君摄)

理性市场需求

朋友问我,为什么口罩价格会涨?但商品价格涨,有可能是价格机能导致的,不能胡乱的扣下炒作的帽子。这个道理,国中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学过公民课的经济学,认真一点的大概都会知道,简单啊,就是需求改变(增加)了!然后,他会回答,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之下,需求增加造成需求线右移,均衡价格提高,均衡数量增加。

按经济学的解释,资源将优先分配给需求最高者(不绝对是出价最高者),售价提高了,还是有较高需求的人愿意买,但还是有些人的需求不高,所以当市场口罩的总需求提高时,他的个人需求不变,所以,是否可以买到口罩对他而言一点都不重要!接下来,如果老师问后来会怎样?

学生会回答短期供给不变,但脱离短期以后,厂商发现有钱可赚,会增加生产线,造成供给线也右移,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数量再度增加。但是,现况竟然不是按照这个剧本演,说穿了,是经济学假定其它条件不变之下的某个条件,是基于市场供需双方都是理性的。

但在当今「严重特殊传染性肺炎」的疫情威胁之下,因为「非典」,再加上「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让需求在恐惧资讯的传播之下,充满了不理性。

解铃还需系铃人,但现在才发现,这铃系了,却解不下了!

尾牙奖金与年终 钱和钱就是不一样?

►【安置曝光】请柯文哲不要赚政治国难财

►看更多【钟文荣】专栏

►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云论》提供公民发声平台,欢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请点此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