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又吃消夜? 7个胃癌高风险因子 快看中了几个
正在熬夜又吃消夜?医师提醒7个胃癌高风险因子,快看中了几个,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示意图/Shutterstock)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报告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罹患胃癌,男性有胃癌的比例约为女性的2倍,被视为全球重要的健康议题。
关于胃癌,有两个病人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个是50岁左右的女性,她曾经因胀气及胃食道逆流来看诊,做了胃镜、吃了药后,就没有太大问题了,我建议她一年后再回来追踪胃镜。她依约回诊追踪,却意外发现一个不到1公分的胃溃疡,病灶浅浅的,而且在不太显眼的位置。
任何溃疡都可能是披着羊皮的狼--胃癌早期病兆,我赶紧替她切片送病理化验。因为我知道要是这次不小心错过,一年后再看,可能直接是第三期以上。后来的病理报告显示,她的溃疡是分化不好的胃癌细胞,不幸中的大幸是属于开刀治疗就有机会痊愈的。
案例二恰好相反,就是因为忽略了检查的必要性,病情就相对严重了。记得他是一位约40多岁的男病人,当初是由于吐血而挂急诊,肠胃科医师先替他做了胃镜检查,辗转又到我的门诊追踪做后续治疗。
我看了当时急诊的胃镜,胃溃疡范围很大,但在胃出血的状态下,医师是无法直接针对溃疡做切片的(切片可能会使胃出血更严重)。后来,病人吃药治疗的效果很好,很少再有不舒服的感觉,大概是因为这样,即使我一再建议他一定要回来做胃镜检查,却一直等不到他。一年后,他因为胀气、没胃口再度回到我的门诊,这次就直接是胃癌第二期了,还好手术治疗后预后良好。
我总是苦口婆心地劝每个溃疡的病人,不是不会痛就是好了,因为胃溃疡有没有好必须「眼见为凭」,透过胃镜追踪才能知道「伤口是否已经愈合」,千万不要抱持侥幸心态,不然病情很可能像第二个病人那样出乎意料。
胃癌的发生率虽然不到数一数二,但也名列前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癌症报告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都有超过100万人罹患胃癌,男性有胃癌的比例约为女性的2倍,被视为全球重要的健康议题。若把视野缩小到国内,由卫福部所公布癌症登记报告资料,近几年胃癌的发生率与死亡率,皆名列十大癌症名单内。
●你正自愿投入胃癌的怀抱吗?
虽然时至今日,很多癌症的发生原因仍没有正确解答,胃癌也是如此。但透过临床案例统计数据,可以知道罹患胃癌的病人中,多数跟下列几个危险因子有关,其中除了家族史、年纪与性别是命中注定外,其他的都可以靠后天努力尽量去避免,因为大部分诱发胃癌的因素,都和一个人的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等模式高度相关。
危险因子1:高盐饮食
根据多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胃癌的发生率与饮食习惯、饮食种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中包括高盐饮食、烟醺烧烤肉类、盐渍物(酱菜、咸鱼等)。摄取过多盐分会刺激甚至破坏胃黏膜,不断重复破坏与修复的过程,会提高得癌症的风险。
当黏膜还来不及修护完成,又吃进过多的盐分,盐分就会「侵门踏户」直捣细胞中,这也被认为可能会提升胃癌的发生机率。食用新鲜蔬果、牛奶和维生素C则被认为有保「胃」作用,进而减少胃癌的发生。
危险因子2:熬夜与吃宵夜
正常的胃黏膜上皮细胞,会呈现一个不断更新的状态,平均约2至3天就会更新一次。这个黏膜上皮的更新过程,通常会在胃部的休息时间进行,也就是晚上睡觉的时间,因为这个时候胃里的晚餐都消化得差不多了。
熬夜,会使胃部无法休息,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修复力(更新力)就会减弱。至于在睡前吃宵夜就像在告诉胃「不让你睡!」把应该睡觉的胃挖起来,逼迫它「加班」分泌大量胃酸来消化食物,长久下来,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溃烂,进而引发胃癌。
危险因子3:烟、酒、药物
酒精里的乙醇会刺激胃黏膜,使其呈现充血状态。偶尔小酌还能自主修复,但长期酗酒恐怕让胃黏膜持续处在充血的状态,演变成慢性胃炎或消化不良。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化学物质,同样会导致胃炎或胃溃疡。
以上皆会让胃功能一点一滴流失,间接促使胃癌的发生。另外,经实验证实有些药物会造成胃部受伤,进而引发胃部发炎或溃疡,如常用来镇痛、消炎与解热的阿斯匹灵,所以要尽量避免长期使用或滥用,以减少对胃部造成损害。
非常多的医学研究结果都已经证实,幽门杆菌与胃癌有着难分难舍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更将幽门杆菌名列为第一类致癌物。台湾的幽门杆菌盛行率超过3成,其中家人伴侣有感染者、长期胀气消化不良、消化道溃疡患者、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或制酸剂者,都属于高危险族群,建议主动前往筛检,必要时(筛检结果为阳性)接受完整的杀菌治疗疗程。
根据过去研究结果发现,胃癌病人中9成有感染幽门杆菌,有幽门杆菌的人,则约1至3%会得到胃癌。
危险因子5:胃癌家族史
根据统计资料得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比没有家族史的人发生胃癌的风险高出2至3倍。所谓的胃癌家族史,指的是近亲(家族内有血亲)罹患胃癌的族群,这并不代表胃癌家族史的高罹癌风险为基因遗传。
依目前研究结果显示,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罹患胃癌机会大增的原因,很可能包括相似的生活环境与饮食习惯所导致,其中包括幽门杆菌的感染,在同住的情况下,若自身感染幽门杆菌,伴侣被感染的机率有7成,子女则有4成。
滥用药物会造成胃部受伤,进而引发胃部发炎或溃疡,容易导致胃癌。(示意图/常春月刊提供)
危险因子6:年纪与性别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胃癌的好发年纪为50至70岁,尤其在50岁之后会急遽增加,其中又以男性病人占大多数。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随着年纪增加,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黏膜肠化生的发生率也会跟着增加,此外,年纪越大越容易有胃瘜肉。但这并不代表50岁以下就不会得胃癌,新闻报导就曾有年仅12岁就得胃癌的案例。
危险因子7:大范围胃切除手术
若曾经因为肠胃道良性疾病,进行过胃部分切除手术的族群,剩下的胃在术后20年之后,发生胃癌的风险会比一般人高出6至7倍(前15年癌变风险与一般人无异),特别容易发生在胃与肠子的吻合交接处,因此而发生的胃癌被称为残胃癌(cancer of gastric remnant)。
推测「残胃癌」变的主要因素,是由于胃部切除部分之后,胃会呈现低酸或无酸的环境,这也会间接导致胃的保护机制变弱,而使胃黏膜逐渐萎缩以致细菌增生。(本文作者吴文杰为员生医院胃食道逆流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