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滥诉不如先检讨法官素质
▲要有效防杜司法滥诉,提高滥诉罚锾或是扩大处罚对象只是治标不治本,是否滥诉在法院这端便要加以审查,淘汰不适任法官才是首要之务。(图/达志示意图)
文/陈思凡
10月18日司法院及法务部对于「如何有效防杜司法滥诉」提出专案报告,拟修正《民事诉讼法》第249条、第249条之1规定,使法官得迳以「裁定」而非「判决」驳回滥诉,并将滥诉罚锾从原本的6万元提高至「12万元」,处罚对象并扩大到「原告之法定代理人或诉讼代理人」等内容。
所谓「滥诉」有两种样态,一种则是某些人为了达成特定目的,「乱告」他人,常见的有4类,包括以一份起诉状或声请状,用相同或类似事实,向法院或多个法院重复对数十人、上百人提告;提起上百件诉讼却未缴裁判费;以语焉不详的起诉状对国内外上百人提告;起诉后不缴裁判费,声请诉讼救助被法官驳回后,又立即声请法官回避,法官驳回后又不断提起抗告,衍生出大量民事诉讼。另一种则是检察官不依证据便任意起诉或上诉。
先就第一种滥诉来说,我国宪法第16条明文保障人民诉讼权,因此,只要有人提告,法院检警都得受理,新闻报导甚至有民众接到电话说要告这支电话的使用人,该使用人就得到警局做笔录,告得是否有理要等法院判决。现行的告诉制度,告诉人不必负担任何成本,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也不用缴纳裁判费,出现许多以「以刑逼民」的案件,许多人收到传票,吃不下、睡不着,若对方打焦土战,就类似事实提出数十件诉讼,邻居看此人传票收不完,投以异样眼光,更别说为出庭请假,工作生活受极大影响。
▲滥诉造成许多人一天到晚收到传票、跑法院,影响工作与生活,对身心都是极大折磨。(图/示意图/视觉中国CFP授权提供)
笔者认为,对滥诉者而言提高罚金并无法解决问题,反而让民众以为经济实力强者便有权胡乱告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曾就任职衙门的经验谈到:「无益诉讼,一概不理。」是否滥诉在法院这端便要加以审查,英美各国为防止滥诉皆有相关措施,例如要求滥诉人在提出任何诉讼前,要先取得首席法官同意,同时更要改变利用法院不需要支付对价的观念,未缴裁判费之案件便不予送达传票。否则,保障宪法的诉讼权,却让广大善良的民众时时刻刻陷入被诉的危机,反而严重侵害人权。
依《刑事诉讼法》第251条第1项,虽规定有证据足认被告有犯罪嫌疑者,应提起公诉,然而说到底是否起诉,仍完全系于检察官的认定。检察官本应就被告有罪或无罪的证据均要调查,而非与犯罪嫌疑人处于对立地位,反而要犯罪嫌疑人证明自己无罪,如提出不在场证明等。现行法律规定被告一旦无罪确定,对于一再滥诉的检察官,本可依刑法第125条第1项第3款,即法定刑1到7年有期徒刑的滥权追诉罪来究责。然而要能证明检察官滥诉之确定故意,比登天还难,再者又有几位有正义感之检察官,敢勇于追究「同僚」之滥权追诉罪责?不过现在看来显然关于检察官权力过大滥诉的问题,并不在这次司法改革的考量范围之内。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行政法院素有「败诉法院」之称,行政诉讼中占六成以上的税务案件,人民的胜诉率只有5%,德国财务诉讼的税捐法庭胜诉率尚且有44.08%,有勇气在接到不公正税单还愿意先被迫缴一半对财政部提诉愿,甚至请律师提出行政诉讼「告官」的民众,难道高达95%皆为吃饱太闲的好讼者吗?评估有胜率才接案的律师皆为饭桶,才智都比不上那些总是判人民败诉的行政法院法官吗?这里面哪里有鬼难道司法院都看不出来吗?法官素质的提升,淘汰不适任法官,才是司改的首要工作,望官员们三思。
好文推荐
评/恐龙法官和他们的产地
●作者陈思凡,国立大学法律系毕。以上言论不代表公司立场,本公司保留删修权。88 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