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式早午餐!干面配馄饨汤 鲁肉饭搭猪肝汤

早期的基隆舶来品的第一线,像咖啡这样的时髦玩意儿,也从港边开始。「孝三这条路的饮食都很接近码头文化的生态,重叠性不高,我最喜欢的早餐就是三角窗面担。」「金豆咖啡」老板王鸿麟一边用赛风壶煮了一杯耶加雪非,一边说。

图文/镜周刊

他的咖啡技术,都是老爸教的。从31号桥下的3张桌子,一杯赛风咖啡35元开始,初代老板王国生25年前开了金豆本店,每天早上6点开卖,刚好接上崁仔顶收市鱼贩们、工人们休息正好来喝一杯咖啡,一路开到晚上9点。

现在的「金豆咖啡品味回廊」以1楼的咖啡厅为基地,2楼的空间则是推广在地艺文的展览平台。「开店就是个客厅的概念,当初,我爸也不希望我接,因为他看到城市的没落。」台北光环太大,当人口不断搬离流失,王鸿麟和太太也曾想过离开这个城市,终究还是因着这栋美丽巴洛克老建筑而回头。金豆咖啡跨代见证了港区风华与没落。

即使有早餐店,多数基隆人最标准的早餐配备,依然是一碗干面、一碗馄饨汤,孝三路上的「三角窗面担」就是这样低调又安妥的存在。一口炉只卖面与汤,连小菜都没有,最复杂就是加颗蛋包,屹立62年,现在掌杓年轻人已是第三代。

「基隆人很重视汤,因为气候湿冷,而且面食都很素,如果汤头做不好店就活不下去。」郑顺聪说。不像我们台南干面总配肉臊,基隆式的干面上头只有烫豆芽,再浇上自家炼的油葱白净得不可思议,但你一拌开,香味就被解锁。遇热的油葱,诱人气息不断窜上鼻腔,再加几滴独门辣酱,辛中带甘的后韵配上手工面的劲道,这面就像掺了罂粟逼人完食。纯肉馄饨小小颗,咬开却是鲜美饱满。

「我们不买绞肉,都是上市场买肉自己回来处理,一颗颗手工包。」老板娘说。清晨6点,已经有顾客等着开锅,大家不分亲疏,拉了板凳坐一桌,不约而同加辣酱、一口面再一口汤,呼噜噜吃完抹嘴走人,这就是基隆人对早餐的膜拜仪式了。

而当我们走过一间满座店面,却连个招牌都没看见,「老板,猪肝汤、综合汤、小卤。」客人点餐,绑着头巾的老板表情冷冷,但灶上的雪平锅烧得火热,一锅就是一碗,现点现做急不得。猪肝、猪肠猪肚、蚵仔,加上白菜、洒上姜丝,澎湃到让人眼睛发直。

尝了才知道老板的心思细腻,这里汤头清淡不加沙茶,而是用姜丝的辣吊滋味内脏处理得十分干净,火候控制精准,猪肝粉嫩,大肠Q软而不韧,蘸店家辣椒酱油,配上一碗有中药香的鲁肉饭,连午餐一起解决了。

更多镜周刊报导【孝三路美食】基隆人的气力 就在孝三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