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周刊/U型谷底盘整 2016房市只会更险峻

房地产会客室 主持人:庄孟翰(颜琼真整理)

Q:大家都说房市会不好,但今(2016)年初媒体报导宝佳集团宣称要积极购地,这代表房市要反转了吗?

A:房市从2014年底确定由多翻空,迄今才一年多的时间,以这波房市从2003年SARS过后开始上涨的态势,多头走势超过10年,拉回修正「U型谷底盘整」3至5年是跑不掉的,而2016年的房市,并不会因为一两家建商想要购地就反转向上,其实就市场现况加以观察,反而会更加险峻,主要原因在于大家都忽略了短期重税罩顶严重性

今年初,媒体曾披露上柜长鸿营造发生跳票情事,外界就担心这会不会是房市走空后,单一的跳票事件,还是会引发如1999年本土性金融风暴后,不少建商股票下市的「骨牌效应」?

就台湾有84%的住宅自有率来说,虽然政府持续打房,要将房价压抑下来,而房屋所有权人虽可接受「缓跌」,但也深恐房价骤跌或崩跌,故建商若也像房仲业惊爆倒闭潮,恐不利于股价与整体产业发展。为何我会认为2016年的房市会更加险峻呢?除了长鸿营造事件外,就我在房地产第一线的接触,某家专营豪宅产品的房仲业者就曾透露,南部有某家小型建商也传出跳票事件,此外,某家经营卫浴设备的业者也表示,台中某家有生意往来的地区型建商,财务出现缺口,导致周转失灵,只是因为后两者都上市柜建商而未被报导出来。

另外,某公会总干事也曾私下表示,有某家建商房子销售不佳,希望协寻合作对象,或是以批发方式「切货」了断。

有家名列营建业「优等生(获利表现好的建商)」的建商老板,私下也坦言,「2016年不乐见退房的人比买房的人多」,他说,政府打房,买气停滞,过去预售案可能卖五成后就开工,边建边售,但今年大家普遍看空房市,预期房价还会下修,致过去买预售屋的人,即使房子已经盖好,也没意愿交屋,或索性依契约规定让建商没收总价15%。因此,在这个氛围下,想要出清余屋都很难,若已购客户又想退屋,就会形成「退屋」件数比「卖屋」件数多的情形。

过去房市大多头的13年,虽然建商普遍「赚饱饱」,即使政府打房后,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2014年仍有32万余栋的交易量,而2015年大约是29.5万栋,并且大台北地区房价也已下修超过10%,不过大部分建商还是认为,用过去赚的钱,「应该」挺得过未来的空头市场。

问题是,营建业常是以「土地融资」、「建筑融资」方式向银行贷款,而金融业也是很现实的,为因应风险管理,常会景气欠佳而「雨天收伞」。一般来说,银行也是希望建商能赶快把盖好的房子「交屋」给购屋者,以便偿还土融建融这两项融资贷款一旦转由购屋者承担,金融业的风险即告解除。

因此,当建商手中的房子无法顺利「去化」,而购屋者又出现「退屋」情况,造成手中的「余屋」过多,财力不够雄厚的小型建商就可能出现财务周转问题。

而大建商就能幸免吗?这也该打个大问号,因为,在房市大多头时,银行大都愿意支持建商「借新还旧」,但当空头市场降临时,游戏规则随时会改变,因此,若是房子一直卖不掉,即使过去建商赚得再多,恐怕也开始要「蚀老本」。

再看《经济日报》报导,指房市景气低迷,营建股股价频破底,让建商筹资计划紧急「喊卡」,像兴富发就公告,30亿元公司债「确定不募了」。此外,宝徕国扬也撤回募资,房市、股市吹起寒风,让建商募资计划受阻。

一般来说,建商取得融资的管道,一则来自于银行的土融及建融,另外,则从集中市场透过发行公司债或现金增资,从投资大众手中募资。但现今,营建类股普遍大跌,除非银行认定公司财务结构健全,还款能力佳,才愿意以「借新还旧」方式供建商循环运用,如今,连来自股市募资的管道,都因为股价跌跌不休而「卡住」,恐怕建商未来的处境会更加困窘。

再看最近媒体也相继报导,因买气差导致多家指标上市柜建商酝酿今年不准备推新案,而改以在建案成屋余屋促销为重点;由此不难理解,建商已因大环境不如预期,而不敢贸然推新案。

但这又怕有连锁效应,因为上市柜建商若不推案,则在手中建案或余屋慢慢去化后,会在某一年度因为没有完工的建案销售业绩进帐,势必会导致股价缺乏推升动能,终致投资大众不再青睐,股价下滑机率一旦升高,就可能误蹈恶性循环陷阱

因此,当务之急应是建商要格外重视余屋去化,以免出现财务周转之流动性风险,金融业者则要积极控管土建融与房贷,避免误蹈系统性风险陷阱。

【详细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理财周刊806+807合刊号》www.moneyweekly.com.tw。尊重智慧财产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