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叉症候群 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

邓佳明医师指出,「上交叉症候群」就是长期「姿势不良」所引起的问题,中医治疗能有效改善,但需打破姿势不良、久滞不动与劳劳不休的恶性循环。(图/记者林悦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现今忙碌社会中,罹患「上交叉症候群」者确实为数不少,尤其疫情期间,经常宅在家工作、视讯上课、上网或滑手机等,都可能因势不良使病情加剧。

患者当转头或举肩时,总觉肩颈常有隐隐作痛的紧绷感挥之不去,象征气滞血瘀过度劳损肌肉筋膜会伴随着痉挛、缺血或纤维化等情形表现,久而久之易引发沾黏或神经压迫,甚至进而诱发头痛偏头痛,进而影响睡眠与生活品质。

台南市诚信中医诊所院长邓佳明医师指出,「上交叉症候群」其实就是长期「姿势不良」所引起的问题,罹患此症者,可看到常有圆肩、耸肩或驼背等身体特征,根据解剖结构,这些特征与上斜方肌、提肩胛肌、胸索乳突肌、胸大肌或胸小肌过度紧绷,且中下斜方肌、菱形肌与前锯较肌相对虚弱无力关联,上述肌肉在长期过劳收缩下,势必弹性疲乏而僵硬,久而久之也会将骨骼拉离原来正常排列的位置,因此出现圆肩、颈椎前凸肩胛骨外扩等特殊体态

邓佳明医师说,中医治疗「上交叉症候群」通常采取三步骤,首先疼痛控制:缓解膏肓痛、头痛、颈椎痛或肩臂痛等症状,可服用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活络兼定痛止痉的中药,如葛根羌活乳香、没药、川芎红花白芷等。

第二步骤,处理实质病兆:俗话说「肩颈松全身松」,有压迫就要疏通,中医运用针灸、推拿、拔罐与超微针刀等技术来松解痉挛紧绷的肌筋膜,借由针灸远端近端互相搭配取穴,如后谿、百会风池大锥肩外俞、臂臑曲垣穴位,再配合拔罐、滑罐与外加推拿手法,方能达到放松软组织疗效;若积累的损伤根深蒂固,已严重关节沾黏与神经卡压者,如病程已超过3个月以上,则建议改采具封闭微创特色的「超微针刀」加强治疗,更能有效解开沾黏,增加血液的再灌流,缩短治疗疗程。超微针刀俗称「小针刀」或「扁针」,其针具直径较一般针灸的针稍粗,因此其「针感」可能较针灸稍强烈,在无麻醉药物辅助下,仍是大多数患者所接受的疗法

最后则是卫教提升患者「自觉」能力,此步骤可预防疾病再发生或恶化,日常生活中许多不正确姿势,都是我们自身独特习惯所造成,治疗时应耳提面命患者正确姿势的重要性,需打破姿势不良、久滞不动与劳劳不休的恶性循环,随时伸展头颈部肩部的关节关节,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伤害继续累积。

卸妆神水、用过回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