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泌尿道感染症状不明显 小心膀胱输尿管回流可能永久伤肾!

▲郭综合医院儿科部长林爱惜医师指出,婴幼儿尿道感染症状不明显,常常只能以发烧来表现,以致被忽略而延误就医。(图/记者林悦翻摄)

记者林悦/台南报导

尿道感染在婴幼儿是最常见的细菌性感染,2个月-2岁宝宝发生率约5%,郭综合医院儿科部部长林爱惜医师指出,由于症状不明显,常以发烧来表现,以致被忽略而延误就医,如加上「膀胱输尿管回流」,更容易侵犯到肾脏而引起结痂、纤维化及萎缩,进而导致高血压影响功能,将会造成永久性的损伤。

林爱惜医师说,泌尿道感染是指从尿道口、输尿管、肾盂到肾脏之间,任何一部分的细菌感染,在临床上婴幼儿很难区分感染的部位,因此统称泌尿道感染。临床症状会随年龄而有所不同,新生儿常以黄疸、发烧、生长迟缓、呕吐、拉肚子败血症来表现,而婴幼儿以发烧、呕吐、尿味异常、频尿、尿失禁、腹痛、生长迟缓来表现。

泌尿道感染致病菌90%是单一菌种,其中85%以存在于大肠内的大肠杆菌为主。在单纯性泌尿道感染中,大多经由会阴上行感染尿道而造成,新生儿还有可能经由血液循环方式感染;所以常常有败血症且合并先天性泌尿系统结构异常及阻塞。1岁以内宝宝,男宝宝比女宝宝多,由其是有包茎者,其发生率为已割包皮者的10倍;一岁至青春期,女孩比男孩多,因女生的尿道短,肠内细菌比容易经会阴部侵入而导致发炎;另外憋尿、便秘、卫生习惯不良、便后清洁方式不当,容易将细菌带进尿道,都可能增加感染机会。

如何诊断泌尿道感染?尿液细菌培养是诊断的必要黄金准则,所以刚开始用,最准确的方法收集尿液是很重要的,且还没有使用抗生素之前先收集尿液,因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尿液培养的结果,有三种收集尿液方式:耻骨上缘膀胱穿刺、经尿道导尿、自解中段尿液,若无法自解的婴幼儿,应用前二项方法收集尿液才不会污染,以致影响误判结果。

尿液常规可检查是否有脓尿、细菌、亚硝酸盐白血球酯酶评估,可初步评估感染的可能性。其他的检查如肾脏膀胱超音波、膀胱输尿管回流摄影(VCUG)、核子医学肾脏扫描,各有其功能及时机性。

0-18岁,第一次泌尿道感染的病患合并膀胱输尿管回流(Vesicoureteral reflux ,VUR)的发生率为30%,依国际分级共分五级,第一、二级回流属于轻度,预后好只需观察等待;第三级回流属于中度需使用预防性抗生素;第四、五级回流属于重度,除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外,若两岁后还持续在四级以上,就需外科矫正。膀胱输尿管回流摄影的时机为:(1)、任何年龄≥ 2次尿道感染合并发烧 (2)、任何年龄尿道感染合并发烧加上以下任一选项:肾脏超音波有任何异常、发烧 > 39°C,且细菌非大肠杆菌、高血压或生长迟发、家属要求。治疗目标为药物和症状缓解、预防复发、矫治先天结构异常。

治疗方法可分门诊住院,哪些小孩可考虑门诊治疗?就是食欲活动力良好、没高烧、无尿道结构及功能异常、小朋友及家长可配合回诊追踪治疗者。需住院者为年纪小于2个月、合并败血症、食欲差、活动力下降、低血压或循环不良、免疫不全、泌尿道结构及功能异常、严重呕吐、无法口服药物、门诊追踪难以控制病情以及反复泌尿道感染。

90%病人在治疗2天后症状会解除,不再发烧就可改成口服抗生素继续治疗,若48小时候,还持续发烧,就需进一步检查如安排肾脏膀胱超音波来排除其他原因,如肾脏化脓、泌尿系统结构异常或阻塞,并重复做尿液培养。对于有发烧的泌尿道感染病童应以抗生素治疗7天,急性肾盂肾炎14天、急性细菌性肾炎3-4周,而肾脏脓疡则须4-6周。

若有反复性泌尿道感染也就是6个月内3次以上,或12个月内4次以上感染者、3级以上的膀胱输尿管回流、2岁以下(无法如厕训练)且有1-2级膀胱输尿管回流合并膀胱肠道功能不佳病患,就要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如此可降低再感染的机率

林爱惜医师强调,婴幼儿泌尿道感染症状常常只用发烧来表现,小于1岁未割包皮的宝宝是特高危险群,尿液培养(导尿)是诊断的黄金准则,早期(72小时内)抗生素治疗可降低肾结痂。早期发现膀胱输尿管回流,并给予积极治疗和定期追踪,可避免产生回流性肾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