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骗! 4招辨别真假食物

文/白佩玉、图/苹果屋出版社提供

分辨真食物与假食物的4个方法眼望鼻闻、手摸、口问,拒绝再被骗!

对于食物真假,别再漫不经心正常人每天约负载700种化学物质,主要遍布于食物、饮水及清洁用品,其中绝大多数在我们祖父母的年代还未被研发出来;甚至可以这么说,阿嬷时代吃的黄豆、玉米,可能都和我们吃的不一样!

像是美国孟山都公司原本是有机磷除草剂的制造商,后来,因推广基因改造作物,在全球农业生产的比例极高。基因改造作物固然让粮食产量增加,却也衍生出众多争议,基改作物对健康的危害已成为全世界共同的隐忧。

揪出假食物,为健康清除地雷你知道市面上很多豆类和作物是经过基因改造的吗?你晓得加工食品往往添加了化学物质吗?这些都不是真食物!常有科学家在报导中宣称:「某某物质在小量摄取之下是无害的!」这种论点我向来不以为然。很多标准随着科学进步时时在刷新,今天的安全值到了明天可能会致癌,况且有风险的物质累积数十种、上百种时,谁知道物质之间会不会交互作用,引发更大的问题

如果你接受「现在吃没事未来会没事」的论点,请和我一起严格的把关,利用4大方法揪出假食物,扫除健康的地雷,把它踢出你我的生活。

方法1 眼望→别被「鲜艳色彩」和「完好无缺」的外观蒙蔽! 蔬菜类:了解假食物的样貌特征,再透过眼睛观察,就能避免买错。菜虫吃菜和人吃米饭同样天经地义,当你发现菜叶完好无缺、根茎过度膨大、颜色白到过头,就该警觉这不是真食物。

豆芽菜→又白又胖的绝对不能买! 每个人读小学时都种过豆芽,还记得它的模样吗?长长的根上有须,茎略短略黄,芽叶有点黄绿,这是正常的样子。如果你上市场看到豆芽的茎又长又白又胖,根短无须,芽叶颜色很淡,那是有些业者为了让卖相好、生长期缩短,在耕种时加了漂白剂、肥大剂和除草剂,千万别买。

小黄瓜→又直又粗表示喷洒农药! 小黄瓜在幼果阶段若被果实蝇叮咬,瓜实会弯曲,有些农民便喷洒农药,让虫根本无法停在小黄瓜上。如果看到小黄瓜又长又直又粗,代表使用肥料之外,还可能喷洒了农药。相同原理的还有茄子和四季豆,如果外观过长、过直、过粗、无疤痕,都可能用了药。

地瓜叶→茎又粗又长、嫩叶多大有问题! 地瓜叶因抗氧化力和排毒效果良好,摇身一变成为热门蔬菜,基本上它不易得病,不需喷洒农药,然而为了让它生长蓬勃,有些黑心农民会过度施肥,使用生长激素。仔细看,地瓜叶的长相和从前不太一样,尤其是粗茎部分;如果粗茎很肥很长,嫩叶又非常多,往往是生长激素造成的,最好别买!

高丽菜→没有蛀洞,表示农药残留高! 高丽菜很甜,在生长阶段菜叶层层包覆,为避免虫害,农民会喷洒农药,有些人以为剥掉最外层的菜叶就安全了,那是不正确的。如果高丽菜完美无瑕,一个蛀洞都没有,表示农药残留量很高。同属十字花科的青菜,例如小白菜、青江菜、结球莴苣等,请以相同标准来审视。

菇类→颜色太白、就是添加漂白剂! 现在菇农大都以木屑太空包来栽培,用药情况改善很多,然而菇类蛋白质含量高,采收后须在摄氏7度的条件下运送,否则会快速酸化产生异味,颜色也会变黄,于是有不肖业者为卖得好价钱,用漂白剂来掩饰酸败。杏鲍菇、洋菇、金针菇、秀珍菇、雪白菇等过于雪白,都有漂白的风险。

白萝卜→过于雪白,往往含有萤光增白剂! 萝卜种在泥土里,泥土不是白的,为什么萝卜会白到发亮?事实上,正常的白萝卜会微黄,如果颜色雪白,极可能是经过漂白,经检验往往含有萤光增白剂。同样问题也出现在白芦笋、莲藕、葱白等农作物,以及加工品菜脯上。

蒜头→蒜瓣较大,大多是进口蒜头,品质难控制! 蒜头自古被视为有疗效的食材,中西皆然,它含有大蒜素,可杀菌、消炎、提高免疫力、预防动脉硬化。因气味刺鼻,蒜膜又不易去除,剥蒜头是很多主妇的梦魇,所以大家喜欢购买蒜瓣较大的方便处理。目前市面上有很多进口蒜头,颗粒虽大,香气却远逊于本产,加上进口国的土地污染和用药状况难以掌握,因此我建议最好选择台湾蒜头。

▲好的豆芽菜,茎较细,很容易折断。如果在市场上看到茎又白又胖,则不要购买。

▲采收白萝卜时需要花费极大力气,且会带些泥土。因此选购时,最好选带点泥土的,比较不可能被动过手脚。

水果类:基本上,如果有泛黑现象,代表霉菌在作怪,绝对不要吃;至于大得出奇的尺寸也不建议购买,这些都不是真食物。

凤梨→太大颗、鳞目又胖又圆不能买! 凤梨富含酵素,好吃又适合入菜,是台湾人很爱的水果,它的品种多,香气也不一样。如果尺寸大得离谱、鳞目又胖又圆,我就不买,因为有些果农为了让凤梨长得大颗,并缩短收成时间,会施用生长激素。

芭乐→选有机芭乐最安全! 从前的芭乐经常看得到粉末,那是介壳虫侵袭的证据,如今这种情形相对少了,你觉得是为什么呢?芭乐属于表皮较粗糙的水果,种植过程里,有些果农会套袋,有些则不会,若担心农药残留,最好将果皮削掉不吃,但我更推荐选购有机芭乐。

草莓→巨无霸的草莓,往往添加生长激素! 以台湾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种出的草莓不至于太大颗。如果看到巨无霸体型的草莓,须怀疑是否使用生长激素,这时只要将草莓切开,倘若果实中心点是空洞的,就可能用了生长激素。

▲过大的草莓虽然漂亮,但暗藏危机,倘若切开后发现有空心,就千万不能吃!

香蕉→外观没有黑点,有浸泡防腐剂之虞! 香蕉从采收到卖至消费者手中,大约历时一个月,采收之际果实仍然青绿,在这个月里才逐渐黄熟。有些果农为了让香蕉完好不受虫害,会浸泡杀虫剂,农药便透过果皮渗入果肉。买香蕉时,如果外观没有丝毫黑点或损伤,我会怀疑是不是浸过药物。

肉类及加工制品类:肉类和加工制品的安全性很难确保,但有些征兆可供我们判断「这绝不是真食物」。熏制肉品→色泽太红艳,绝对不能购买!熏制肉类加工品一定会添加亚硝酸盐,这是为了抑制肉毒杆菌,同时增艳肉品色泽。一点点肉毒杆菌就会致命,所以多数人认为亚硝酸盐是「必要之恶」,却忽略「必要之恶」依然是恶,它在人体内很容易被转化成亚硝胺,一旦超标就致癌。不管是火腿、培根、香肠、热狗,只要色泽太红艳,绝对不要购买。

▲好的香肠色泽应呈自然肉质色;过于鲜红,有可能是加入色素增艳。

肉松鱼松→颜色鲜艳得太均匀,代表有放添加物! 肉松和鱼松是用猪肉和鱼肉,加大量油、盐、糖所炒制而成。为延长保存期限,有些业者添加防腐剂或亚硝酸,有些业者则为节省成本而添加豆粉。如果颜色太鲜艳、太均匀,代表加了亚硝酸和色素,不建议购买;猪肉纤维较粗,肉松应该成丝,如果看起来很碎,代表掺入过多豆粉;鱼肉纤维较细,鱼松较不会成丝,粉状物会比肉松多。

鸡蛋蛋壳光滑、厚薄不均的不能买! 鸡蛋的「净蛋白质利用率」非常高,蛋黄中还有卵磷脂,是很棒的食材。尽管常被抽检出残留动物用药,但这无法透过观察而发现,我们所能做的,是向饲养方法人道的养鸡场购买(不过度拥挤、不剪鸡喙、不强迫喂食),并在挑选时避开以下状况──蛋壳有裂纹(代表细菌侵入)、蛋壳光滑薄透(代表不够新鲜)、蛋壳厚薄不均(代表母鸡很老了)。至于敲开蛋壳后,外层蛋液应如水般清澈,内层蛋液要像透明果冻般浓稠,蛋黄则应质感浓醇、无腥味,具备这些条件,才是新鲜的好鸡蛋。

▲新鲜鸡蛋,蛋液应如水般清澈,蛋黄部分则要浓稠且完整。

海鲜类:掩饰不新鲜的状态、添加有毒化合物防腐,都是海鲜类的大问题,这些假食物会荼毒健康,甚至危及性命。牡蛎→外形不完整,颜色太灰白不能买!近年沿海养殖水域饱受污染,除了重金属含量过高之外,并不时查获走私的大陆蚵,检验出含有硼砂、防腐剂。如果牡蛎的外形不完整或看起来稀烂破碎、颜色灰绿或死白、浸泡的水特别混浊或有臭味,都不建议购买。

文蛤壳色淡白、有斑驳状况不要买!每颗文蛤的颜色和纹路都小有不同,但消费者大都喜欢买壳色较淡的,所以有些摊商干脆将文蛤放入双氧水和盐酸中浸泡,很快就从黑色变成米白或淡黄色。如果看见文蛤壳色很淡,且表面没光泽,甚至有点斑驳,那么请提高警觉!

乌鱼子→形状对称,颜色太均匀不要买!乌鱼子是用雌乌鱼的卵囊,以手工盐渍、日晒、压制而成,制作过程繁复且耗时多日,所以价格居高不下。雌乌鱼的卵囊有天然的膜,当膜破掉时,会以猪肠膜来补。坊间有些厂商会将鱼卵灌入猪肠膜,压成乌鱼子形状,鱼目混珠来出售;也有厂商为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缩短日晒天数,因日晒不足衍生的问题,便用防腐剂来预防发霉、用色素来增色、用人工调味剂来掩饰腥味。如果发现乌鱼子的颜色太匀称,或形状极为对称,就值得存疑。

*白佩玉这样选:选购乌鱼子的2大要点

在选购乌鱼子时,我的标准很简单,掌握「要点1:用养足三年才收成的乌鱼子;要点2纯手工日晒」

▲我曾到云林县参观,并亲自参与乌鱼子的制作过程,虽然费时又费工,但口感一极棒。

鲜鱼→鱼鳃颜色太红,要保持存疑!以前婆婆妈妈都说买鱼要看鳃,鳃色红表示新鲜。现在这招不灵了,因为渔业署和卫生署抽检时发现,某些厂商用一氧化碳处理生鲜鱼类,借由一氧化碳和血红素结合,使鱼肉、鱼鳃看起来红润,甚至连不新鲜的气味都被掩盖,令人难以分辨。还有些鱼贩为了让鱼保持新鲜的模样,将鱼浸在添加了甲醛的水中,消费者很难再用肉眼判断新鲜与否。我建议购买有生产履历的鱼,养殖户写得清清楚楚,此外,真空包装比铺冰海鲜让我放心;大型鱼如果是解冻后分切再冷冻,我不会购买,因为反复解冻冷冻会孳生细菌。

*白佩玉这样选!外表鲜艳的鱼,有可能是泡过防腐剂!

▲有些商人为了延长鱼的保鲜时间,会放入添加甲醛的水里过水,令人难以分辨。

▲选择购买有生产履历认证、真空包装的鱼,才有品质保证。

方法2 鼻闻→别以为有「酸味」、「海味」就是正常的! 每种食物自有其味道,添加化合物后,往往会造成气味改变,这也是我们辨识假食物的线索。海味干货类:我们所吃的海产类,除了以冷藏、冷冻保鲜,制成干货也占很大一部分。制作过程如果添加不对的东西,味道闻起来就会刺鼻不舒服。

鱿鱼干→面摊鱿鱼又厚又脆,不要吃!选购时,先以味道来判断,闻起来不要有剌鼻的霉味。另外,你可曾纳闷面摊的鱿鱼为何又厚又脆,我们自己却发不好呢?关键在于很多店家用药水发泡。我不建议购买发好的鱿鱼,宁愿买干货花时间浸泡,至少是安全的。

干燥干贝→颜色特别白、气味刺鼻,拒绝购买! 干贝干货的问题非常多,为了好看,无良业者会用过氧化氢(双氧水)保存、用甲醛防腐、用漂白剂将原本的土黄色变成米白。选购时,如果颜色特别白、闻起来有刺鼻味,别买就对了。

虾米→将虾米折断,如有刺鼻味不宜购买! 市面上进口和走私的虾米很多,外表看起来漂亮,却含有很毒的致癌物。经抽检发现,很多大陆虾米是用廉价的小虾晒干,再用工业色素染色,要红、要橘、要黄,任君挑选。购买前,可尝试将虾米折断,看里层和外层颜色有无落差,或是泡水看会不会褪色,并闻闻看有无刺鼻味,若有上述状况则不宜购买。小鱼干也请用同样标准来把关。

▲挑选虾米时,要将虾米折断,观察有无色差及刺鼻气味。

珊瑚草→颜色雪白,恐有漂白的问题! 珊瑚草又称为盐草,自古被视为可延年益寿的食物,因富含胶原蛋白、酵素和多种矿物质,遂有「海底燕窝」的美称。珊瑚草的天然味道和海藻类似,然而为了卖相,很多厂商刻意将它漂白。购买前请先闻过,若有药水味就别买,且料理前至少先用热水汆烫两次才安全。

▲珊瑚草应为微黄色,若看到太过雪白,则要避免购买。

海鲜类:有些业者在出售海鲜之前,会用「甲醛」等化学剂来防腐、杀菌和漂白,这时透过嗅觉可以察知。虾子→泡过甲醛水的虾,有股臭味很明显! 虾子光看颜色还不够,最好闻一闻,因为有些摊商为了让虾子看起来新鲜,便用甲醛浸泡过,那股臭味很明显,可闻出端倪。

现流鱼→如果有腐臭味或药味,就不能买! 古人毒鱼是用藤类植物把鱼迷昏,现代毒鱼集团手段太凶残,会使用「氰化钾」来把鱼毒死;氰化钾是剧毒,摄入体内会中毒,甚至死亡。另外,有些养殖业者为快速处理鱼群生病的问题,以「硝基呋喃」、「氯霉素」投药,这些药物残留在鱼身上,人吃了之后会容易致癌或引起血液疾病。建议买现流鱼时,不要只看鳃红不红,还要闻闻是否有腐臭味或药味。

腌渍类:腌渍品有其特殊风味,传统做法是用盐让食物软化和出水,借此延长保存期限。现在很多腌渍物会添加化合物,有些透过嗅觉即可发现。榨菜→漂白剂用闻的就知道,一定要特别注意! 榨菜的原料是大芥菜的底茎,属于瘤状突起,制作过程需以重物压榨,所以称为榨菜。为了好吃,通常会以过多香料调味,而且钠含量爆表;因水份多、容易腐败,不肖厂商便添加乙二烯酸钾(防腐剂);为了让颜色好看,漂白剂也加进来作用──用闻的便会知道,这颗榨菜已变成化工产物,绝不是真食物。

笋干→闻起来太酸、刺鼻就不建议购买! 真正的笋干是用麻竹笋,历经清洗、水煮、发酵、晒干的步骤而制成,它的味道应该是清香,而非刺鼻。为缩短制程时间及确保制作的成功率,有些厂商会添加醋精,这对身体当然有害。购买前先闻过,若觉得鼻黏膜不舒服,就不建议购买。

▲有些笋干会添加醋精,购买前要先闻一下。(图为无毒安全笋干 )

方法3 手摸→感受食物的「弹性」、「厚膜」及「黏性」! 每种食物有其特质,当手感好到过头,就得小心了。虾仁→摸起来太Q弹,就是有问题! 为了让虾仁有弹性、不软烂,有些鱼贩会添加硼砂;如果摸起来太弹Q,最好不要购买。事实上,我建议大家最好不要购买剥好的虾仁,应该购买新鲜的虾子,回家自行剥壳。

米面制品→放着都不会变硬,表示掺有修饰淀粉! 为了方便制作及降低成本,同时满足Q度和口感,有些厂商在制作面条、米粉、面包、馒头时,会加入修饰淀粉。面条烫熟、馒头蒸好之后,如果放着都不会变硬,即表示掺有修饰淀粉。

海带→看起来太绿、摸起来软烂都不宜购买! 买海带之前最好摸摸看,太软表示用药水膨发很久了,建议选择较硬的;避免挑选深绿的海带,因为大多是用工业增色剂(铜叶绿素)处理过。非买不可时,用水冲洗后再浸泡一段时间,烹煮前再度冲洗干净,以免有药剂残留。

木耳→没有蒂头、摸起来又厚又软的不能买! 看到过于大片的木耳最好摸一下,如果摸不到蒂头,而且又厚又软会黏手,极可能是用药水发泡的,我不建议购买。此外,由于黑木耳售价太低,菇农不愿意送工厂干燥,所以多数是放在阳光下曝晒,因此容易有污染问题。购买时,还是要找信誉良好的商家才能安心。

贡丸鱼丸→压下去就弹起来的丸子,绝对不能吃! 如果贡丸、鱼丸看起来很白、闻起来很香,出手摸摸看吧!好的贡丸按压时肉质会陷入,不会立即回弹:如果摸起来像弹力球的丸子,可能含有大量「黏着剂」和「硼砂」,千万别吃!

▲选购贡丸时,要记得轻压,感觉一下肉质会不会太Q弹。

方法4 口问→「食材产地」及「生产履历」的标章!我在买东西时,一定会问食物来自何地?是本产或进口?是哪个季节的收成?有无生产履历?知道这些讯息后,我才能判断能不能购买。

食材产地:台湾粮食约70%仰赖进口,对于输入国,我们无从了解其农渔畜牧业的全貌,但留意国际新闻动态,仍可一窥其种植和养殖环境,当某国狂牛症、口蹄疫肆虐,或土地遭受除草剂危害时,就应避免购买。

米→尽量不买外国米,品质难以保证! 米的种类很多,一般人顶多知道糙米、蓬莱米、在来米、糯米等差别。台湾米既新鲜又高品质,市面上充斥的进口米可能来自美、越、澳、泰等国,购买时最好询问米店老板或看清标示,尽量支持本国米农,让台湾粮食的自给率提高。此外,除了关注新旧米、制造日期,米店的保存方式、环境通风状态、是否真空包装等,也都值得参考。

茶叶→要问清楚产品来源,以免被骗! 我知道少数茶农在种茶时,曾把化学香料拌进土里,或在做茶时放香豆素来增添茶香,可惜这些无法透过眼睛、鼻子来得知。我认为透过多问、多请教,了解茶叶的产地和栽种时间,是消费者能捍卫自己权益的方法。

▲买茶时,不仅要问清楚产品,同时闻闻看有没有酸味,才能安心。

*白佩玉这样选!标准的「生产履历」标章怎么看?

【检视生产履历4步骤】 生产履历就像是农渔产品的身分证,记录种植或养殖过程,其特色是透明化,且有政府随时抽检把关。透过生产履历,我们可以检视4个部分。

▲产销履历验证通过的产品标签范例

1.看产区地点 看看标注产地是否以种植该作物为主,并做合理的怀疑,例如姜种在山坡地才对,怎么会是平原?海水养殖的鱼,产地居然在山溪源头,难道不奇怪?2.看检验项目 政府规定有不得检出的项目,生产履历上应标注清楚。3.看养殖时间 通常而言,海水养殖比淡水养殖需较长时间,例如用淡水养虾90天就熟成,用海水养虾则需4个半月〜5个月。4.看用药记录 包括农作物用肥、畜牧养殖业防疫、用药的种类和过程等,都会加以记录。

★作 者:白佩玉,曾是一位人人羡慕的科技贵妇,后来成为无毒食材专家,全因为家中小女儿出现严重的「异位性皮肤炎」症状,为了让女儿可以安心吃虾不过敏,她一头栽进饲养无毒虾,从科技贵妇变成养虾女。

也曾接受过TVBS「看板人物」「健康两点灵」、八大电视台「姐妹淘」、东森「台湾站起来」、三立「草地状元」、中天「冰冰好料理」「今晚哪里有问题」、中视新闻、人间卫视、公共电视……等访问。

★出 版 社:苹果屋出版社

★定 价:2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