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泡面会致癌、变秃头? 五大疑云一次告诉你

▲常吃会致癌、变秃头泡面五大疑云一次告诉你。(图/记者陈姿吟摄)文/黄龄谊从第一包泡面「生力面」在台湾上市以来已过了近50年,但关于泡面的谣言、误解仍然不断在社会上流传,究竟关于泡面的疑虑有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食力》一次「工吼哩哉」!

疑云一:泡面调味包有味精,在高温下会变成致癌物网路谣传煮泡面时不能先加调味料再用沸水冲泡,因为调味料中的味精加热到100°C就会产生致癌物质麸胺酸,因此调味料要在水的温度稍微降低之后再加。但其实,味精的主成份麸胺酸钠也出现在许多肉类乳制品、及农产品中,科学上并没有超过100°C就会产生焦麸胺酸的说法。营养林世航指出,即便在高温下麸胺酸钠真会转换成焦麸胺酸,因一般味精使用量少,且以一般烹调温度、时间来看,其实不用太担心味精转变成焦麸胺酸的致癌问题

疑云二:泡面炸油里添加的抗氧化剂BHT会致癌?曾有文章质疑泡面为了保存方便,油炸的油中往往添加了BHT来防止氧化,且指出BHT是一种致癌物质,会引起肝肿大、染色体异常以及降低繁殖率等,因此呼吁民众避免食用油炸泡面。但此说法并不正确,依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 分类,BHT属于第3级,也就是无法判定为人类致癌物。且BHT是合法的抗氧化剂,也可添加于口香糖乳酪、干燥谷类早餐等,卫福部也订有限量标准,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疑云三:直接用碗装杯装泡面来冲泡会产生有害物质网路上还有关于碗装、杯装泡面的各种说法,包含:保丽龙碗在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苯乙烯纸杯纸碗会溶出食用腊并附著于胃壁等。事实上,保丽龙的材质聚苯乙烯(PS)耐热温度约为90°C,使用75°C以上的水冲泡,的确会释放出2B级致癌物(对人类怀疑为致癌物)苯乙烯,而泡面冲泡又多是使用沸水,因此较不适合直接在保丽龙碗内冲泡泡面。

不过,中华民国保丽龙回收再生协会网站也引述台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兼任教授郝龙斌的文章说明,保丽龙餐具在高温下的确会释放出极少量的苯乙烯,但这些苯乙烯释出后会立刻汽化到空气中,残留在食物或器皿中的机会微乎其微;而就算真的有苯乙烯残留,以其量之微,正常人肝脏即足以将之代谢,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我国〈食品器具容器包装卫生标准〉也针对苯乙烯含量订有限量标准来保障消费者健康。

另一方面,泡面所用的纸杯纸碗上通常是使用聚醯胺聚乙烯制成的复合膜,具有良好的耐油性耐热性,因此较无有害物质溶出的问题。即便真的是采用食用蜡涂层的纸碗,因食用蜡多为天然成分(如苹果外皮即有一层天然蜡),且目前可使用的食用蜡都需通过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即使微量吃进肚子里,肝脏也能分解这种成分,不会有致命反应,无需担心。

疑云四:泡面有很多防腐剂、吃太多会变木乃伊?许多读者一定都听过「泡面含有防腐剂、吃多了会变木乃伊」的谣言,如同罐头保久乳等可以长久存放的食品,泡面也曾被不了解食品科学的民众怀疑是利用防腐剂来延长保存期限。但其实,泡面是利用降低面体水分的方式来延长保存期限,从1958年发明以来,制程中从未添加防腐剂,且我国法令也禁止泡面添加防腐剂。

疑云五:长期食用泡面会导致秃头、胃癌心血管疾病?有一些长期只食用泡面,导致营养不良而出现秃头、胃癌或是心血管疾病的案例,让人担心是不是长期食用泡面就一定会导致这些症状?其实,营养不均衡确实为秃头的成因之一,而高盐、高油饮食也被视为胃癌、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但这些症状同样可能出现在其他不均衡饮食的情况下,因此只要注意营养均衡,食用泡面并不会带来特别的危害。

【相关参考资料可至食力foodNEXT】本文由食力foodNEXT 【泡面是「拍咪呀」吗?拨开泡面五大疑云!】授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