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营养关键 预防骨松从小做起

华人健康网 记者黄子伦综合报导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成因,包括众多的遗传环境因素,根据国民健康署最新版的《骨质疏松症临床治疗指引》便透露预防骨松要从改善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着手,饮食上就需特别注意下列7个关键,避免年纪轻轻就骨松。

▲多喝牛奶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症。

1. 钙质与乳制品:每天1000毫克

我国对19岁以上成年人的钙质摄取建议量,订为每日1000毫克,上限则为2500毫克,若饮食中钙质摄取不足,血钙离子浓度下降,身体产生「蚀骨作用」将骨骼中的钙质释出,增加血钙离子浓度,长时间便造成骨松,补充足够的钙质,可以降低蚀骨作用进行,并且提供「骨再塑作用」构成新的骨质。

日常生活中可从乳制品摄取丰富的钙质,例如25公克(3大匙)的高钙脱脂奶粉、240c.c.(1杯马克杯鲜乳等高达350毫克以上;25公克的奶蛋白、低脂奶粉或100公克的野苋菜等也高达300~349毫克;15公克的黑芝麻、10公克的小鱼干或是100公克的芥蓝、黑甜菜、山芹菜也介于200~249毫克。

2. 维生素D:多晒太阳

维生素D能维持体内钙及磷的平衡,且是肠道对吸收钙质的调控因子,若缺乏维生素D可能造成儿童佝偻症或是成人软骨症,天然食物中较缺少维生素D,一般仍以照射阳光为主要来源。

若从保健食品补充剂中获得,我国对19~50岁的成人维生素D建议量为每日200 IU(5微克);51~70岁为每日400 IU(10微克);上限摄取量为每日2000 IU(50微克)。

3. 蛋白质每公斤体重摄取1~1.5公克

蛋白质是构成骨基质的重要成分之一,但若饮食中摄取过多蛋白质,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肉类),经由代谢后恐增加人体的酸负荷(acid load),而使血中酸碱度降低,反会造成「蚀骨作用」释出骨骼中的质子碱性离子引起骨质流失,另外,过多蛋白质也会引起尿钙流失,减少钙存量

许多研究都发现,每公斤体重1~1.5公克的蛋白质摄取量,能维持钙恒定,以60公斤为例,每天不过吃超过90公克;而我国对现行成年人蛋白质的摄取建议量,分别为19~30岁男性60公克/每日、女性50公克/每日;31~50岁男性56公克/每日、女性48公克/每日;51~70岁男性54公克/每日、女性47公克/每日;71岁以上男性58公克/每日、女性50公克每日。

▲吃下太多肉类,恐会增加酸负荷,引起骨质流失。

4. 磷:骨松患者注意摄取

磷缺乏会影响成骨作用,并增加尿钙流失,减少钙存量,骨松患者在治疗时需特别注意磷是否平衡,以免影响骨基质的生成作用,而一般民众预防可靠均衡饮食,于肉、鱼、蛋、牛乳乳酪中获得。

5. 维生素K:摄取绿叶蔬菜

维生素K影响成骨作用、骨密度与骨骼强度,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与部分植物性油脂中,补充维生素K能改善骨骼品质,降低骨折发生。

6. 素食恐伤钙?

素食可分为奶素蛋素蛋奶素,一般认为素食者在钙质的维护会低于非素食者,但也有研究指出,以大量蔬果取代荤食者,可摄取到较多的钾、镁等矿物质,提供碱负荷、降低酸负荷,以此减少「蚀骨作用」的进行,因此,素食与非素食者骨密度的差异并不大,不足以造成骨折危险。

7. 避免高钠摄取

平日吃太咸,会增加尿钙排出,增加「蚀骨作用」释出骨骼中的钙质,建议降低饮食钠摄取来改善,每天最好不要超过2400毫克,即是6公克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