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风霜的元老饮品─绿豆冰沙

傲骨风霜元老饮品绿豆冰沙。(示意图达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一场从台湾出发的美食之旅,

陪你深入最日常的文化记忆,

吃遍属于台湾人的共同味道。

当你穿梭在街头巷尾,右手拿着一包刚出炉的盐酥鸡,左手握着一杯冰凉的绿豆沙牛奶,吃饱喝足后,一天下来的疲惫终于消除。日常的美食总是能像这样,串起我们与台湾之间的美好回忆。

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你是否有想过:

为什么蚵仔煎的酱汁红红甜甜的?

为什么地瓜球会膨大?

为什么虱目鱼肚整片整片?

──百吃不腻的卤肉饭、任何天气都能吃的小火锅、独步全球的台式早餐沙拉酱……每道看似寻常的料理,背后都连结了广大多元的文化系谱,更藏着上百年的文化历史和庶民智慧。

【精彩书摘

吹啊吹啊,台湾的骄傲放纵

复古风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绿豆冰沙一直以来都很能满足阿佐这般老人胃,曾经休闲小站五百西西的绿豆冰沙是我日常必须饮品,即便路过寻常人家的绿豆冰沙小摊,我也总是情不自禁。

那种悠然豆香,尬上绵密细碎的冰晶口感,再后来一些的时光,倘若手头宽裕,就再加价选购绿豆牛奶冰沙,一口饮下,眼瞧着暑热那般怅然若失,心中喜不自胜。

后来的手摇杯店即便再怎么郁郁葱葱,也鲜少以绿豆冰沙为主打招牌,大约是制程相对麻烦,为求快速营利故而省略,就此沉寂在饮料汪洋之中吧!但有趣的是,近几年又再次吹起绿豆冰沙专卖风气,一路向北,让绿豆冰沙又回到消暑饮品的战场。

请求正名:绿豆冰沙

首先,我们必须说清楚,绿豆这玩意儿虽然早于日治时期就已有种植纪录,但吃绿豆沙这样的习惯绝对不是爱吃红豆泥的日本人带给我们的,毕竟你有闲时周游日本国一圈,几乎找不到绿豆的身影,顶多找到从中国进口至日本,再水耕生产的绿豆芽菜。

绿豆沙当然不是台湾独有,因为严格说起来,凡是经过地狱般直火洗礼的绿豆,都终究能成为「沙」,又广义地来说,若指我们平时喝的绿豆沙,那广东地区糖水店也有;若泛指制作月饼内馅的绿豆沙,至于制作月饼的技术咱们可不能宣称是台湾原创,抢了别人的风采呀!

绿豆这般喜热的植物,在印尼、缅甸等东南亚地区亦有大量产出,但他们食用绿豆大多辅以霸主椰奶调和;而广东、香港等地则是煮成浓稠版的绿豆汤,且多数都热食,有时候甚至会加入我们难以理解的海带

不过既然绿豆沙作为广东地区的一种饮食基础,我们不可否认的,深受着广东地区移民的影响,他们带着自己家乡的习惯来台,自然地,绿豆沙这样的甜水饮食也就落地生根。

尔后随之演变成为「台湾特有风味」的「绿豆冰沙」,其历史背景则是与木瓜牛奶一脉相传。

暑热就像恐怖情人一样,你想甩掉它,它就越是跟你认真缠斗。台湾四季分明是骗人噱头,更遑论四季如春。我们拥有的,是绵长难耐的暑期与稍纵即逝的酷寒。因此,如何摆脱暑热成为台湾人的人生重要课题,那也自然成为台湾人集各类冰品大成于一身的重要原因。

虽然早期在日治时期我们就已经有食用冰品的痕迹,但早年制冰技术及冷藏设备并不普及,想让大众都能吃到冰品那可是不可能的任务。而自从一九七○年代展开家电普及之后,几乎人手都有果汁机、冰箱,其后甚至还发展出大型冰沙搅拌机研磨机具,这才巩固绿豆冰沙在台湾的古早味宝座。

(本文摘自《巷弄里的台湾味:22道庶民美食与它们的故事》/时报出版)

【作者简介】

范侨芯(佐餐文字

不是很勤俭但却很硬颈的客家人

毕业于法国巴黎杭狄高等厨艺学校,踏上想不开的厨艺之路。

为了追寻台湾饮食文化的根源,秉持着以农为本的精神,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却阴错阳差地开启写作人生,以粉丝专页「佐餐文字」之名闯荡江湖,分享各式珍馐,自此展开「执笔持刀」的写作与料理生活。

《巷弄里的台湾味:22道庶民美食与它们的故事》/时报出版